本报评论员南吉
最近有报道,姚明的商业价值可能会达到令人晕眩的25亿美元,若干年之后,这个今年才23岁的小伙子将跻身中国富豪榜前十名。不必在意这个数字是不是准确,但姚明在大洋两岸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却是事实,大部分中国媒体将年度新闻人物的桂冠送给姚明,就是证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姚明是不可复制的,是上帝给了他这么好的篮球天赋,加上他个人的努力,以及中美体育交流的契机,才造就了今天以及若干年之后的姚明。对NBA来说,姚明是上帝的礼物,但对CBA来说,姚明却是心口的痛,姚明给NBA,至少是给火箭队带去了激情,但CBA却因此损失了一个最大的看点,因此CBA的当务之急,是再造一个或一批姚明,以保持CBA的观赏性,毋庸讳言,在商业时代,任何一项体育赛事,你经营多成功,包装得多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体育项目有多成功。
姚明的确是不可复制的,但姚明现象或姚明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换句话说,CBA组织者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出新的姚明式的人物,坦白地说,NBA就是这么折腾的。
“三大中锋”相继加盟NBA之后,现在CBA的热点是什么?
老枪。大江南北,没有一支球队不再靠几条老枪打天下:吉林孙军、江苏胡卫东、辽宁郭晓勇、浙江郑武、山东巩晓彬,尤其是八一刘玉栋、范斌,都是30多岁的人了,最新组建加盟CBA的香港队,甚至把挂靴两三年的广东老人欧阳贵景都招回来了。毫无疑问,这些老枪都还能开火,但有哪一项赛事,是靠老枪吸引眼球的?何况,他们真的太老了,两次MVP得主胡卫东在14日同宏远比赛中,仅得3分,创下他个人联赛得分最低纪录。CBA继续让他们唱主角,别说提高中国篮球的水平,能否引起赞助商的兴趣,也实在难说得很。
大力引进外援曾是足球甲A联赛的成功经验,事实上,CBA也吸取了甲A联赛的经验,并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成功,如果没外援,恐怕“八一不败”至今还是神话,没有外援,纵有姚明,上海也拿不了冠军———至少在上赛季是这样。但跟甲A的外援之失一样,CBA的外援也存在先天不足,无法引进真正高水平的外援,他们的上场时间也受到严格限制,种种制约,使外援注定不可能成为最能体现CBA商业价值的核心角色。
所以CBA只能寄希望于新生代。在NBA,无论真实水平如何,新人从来就是一大看点,但CBA历来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新人,从来没有刻意打造新人的概念,所以几乎无从谈起。本赛季,真正的新人是广东易建联。这位身高2米10、今年才17岁的新人,获得过阿迪达斯训练营综合得分第五名,现国青队员。如果他能获得更多上场时间,而且表现不错的话,本赛季的CBA在新人一项上,算是小有收成。遗憾的是,除他之外,新人难觅。当然,连续参加过世界锦标赛和亚运会的广东队的朱芳雨和杜峰,八一队的陈可和莫克,首钢的焦健和江苏的张成,现在都在往主力球员的大道上狂奔,CBA的组织者和俱乐部的管理者,是不是该有意地推他们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