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苏迪曼杯赛现场,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至理名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且不说,羽毛球运动起源于欧洲,可如今却是亚洲人在这项运动中出尽了风头,杯赛已办过六届,回回都是亚洲队捧杯,在本届杯赛的53支参赛队中,亚洲球队虽然只有11支,却尽数位于前四个级别里。 在参加本届比赛的欧美球队中,黄皮肤黑头发的“外援”比比皆是,而相反者,却凤毛麟角,数来数去也仅出任马来西亚队教练的前丹麦名将弗罗斯特一人而已。当然,“外援”这个称呼可能不太准确,因为按国际羽联规章,像苏迪曼杯这般关系团体荣誉的大赛,只能由“自家人”组队,像原印尼的女单名将张海丽,此次就是作为荷兰人的儿媳妇,代表婆家出战。但不管名目如何,其背景都一样,那就是在这项运动中,昔日的后来者已成为先行者。欧洲人搭台子,亚洲人当主角,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我们也许无法真正体会从事这一运动的欧美人的心情,但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后来者居上给羽毛球运动所注入的活力。如果不是这种“长江后浪推前浪”,恐怕当年诞生在贵族后院的羽毛球,是无论如何不会风靡世界的,更不用说进入奥运会了。曾有人认为,这种角色变化是因为亚洲人的身体条件更适合从事羽毛球运动,是因为徒弟更具天赋,才学得技艺饿死了师傅。可细细想来,却不尽然。就拿苏迪曼杯赛来说,它本为视羽毛球为国球的印尼人所创办,可印尼队迄今为止却只在第一届比赛时尝过捧杯的滋味。由此看来,这种转化在亚洲内部也同样存在。于是,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像后浪推前浪,并非长江独有的现象一样,这种强弱变化,也不会只限于我们已见到的范围;我们又不得不这样的联想: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亚洲人和欧洲人会互换角色,重演一遍今天的历史。因为,作为学生,只要锲而不舍,就终有学而有成的一天。(缪鲁)
(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