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由中国足协来解决北京的交通难题,想必问题简单得多,分分钟搞掂。随便把各城区的交警队长召到沈阳开个“峰会”,出台决议:各区限制10万辆车牌号码,重新拍卖登记;单双号行驶;停车费标准比打的还贵;封杀自行车;快速路严禁步行;私家车压线就没收……不信咱们首都还能塞车!“谁要是敢在二环路上熄火,那他绝对会遭到比前年处理隐瞒报废更严厉许多的制裁,这种制裁将绝对是毁灭性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看到现实当中沈阳峰会落幕后中国足协出台的一系列强硬措施自然就笑不出口了。为了保障中超俱乐部的持续生命力,足协决心以保证赢利的方式将所有俱乐部做成年入3000万的永动机。从可能性分析,今后民营企业真的是再也玩不起足球了,除非尹明善们有足够的善心将经营血汗像国有企业那样豪爽地“划拨”给“自己的俱乐部”,否则人们无法理解那些昨天还挂靠在省市足协名下的俱乐部如何在一夜之间完成了资产的原始积累并跟原始股东剥离得干干净净。从可行性分析,中超球队也有三六九等,12支队伍理应也有最后一名,经营有好坏,收入有高低,足协又怎能保证12支队伍的战绩都足够好,球市都足够火,门票广告球衣围巾都销得出去??是设立12个分项冠军,还是设计出复杂的连环套:A胜B、B胜C、C胜……L、L胜A,最后大家积分一样,净胜球也一样? 十年来,从渝沈之战到甲B五鼠,中国足协每一次举起大棒,最后都要么拍了芝麻、放了西瓜,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矫枉过正,法随人易。所谓中超入门资格更是如此,按足协的解释,除了球队战绩这硬指标之外,一个俱乐部要想玩上中超,还得在草坪质量等诸相关要求上逐项达标。然而,一方面杨一民已经按照12队22轮编排完了5月15日开幕、11月份0日结束的联赛赛程、整体出售了转播权及广告经营权,另一方面郎效农却同时宣布“如以上各俱乐部通过评定的不足12个,中国足球协会将重新确定2004年中超联赛的参赛队数。”既宣称有门槛,又允许有升降,这个描画了三年的中超大饼当真是好吃不贵,一切权力归农会!足协出题足协考,足协批卷足协判,难怪阿Q也要叫“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孔雀开屏看背面,既然中超标准如此之高,中甲球队理应等而下之,一个赛季下来,如何“凭空”升其前两名,又凭何降了中超豪门的后两名?如果不升不降,中甲由谁搞、给谁看?如果足协不能保证中甲俱乐部也年入3000万,岂不是永远没有资格升级?如果中甲也都能赚3000万,那中超资格还有什么意义?升降之间,标准如何界定?年度之外,盈亏能否冲抵?物价指数如何调济?汇率高低何时为限?……不做假帐而能解决此等难题者,举世罕见! 如此认证,神鬼莫测,然而有一点人们却肯定无庸质疑:那就是无论甲A还是中超,也无论门槛降低还是提高,决策权永远在中国足协,解释权自然也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