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健身器材行业中的“爱康”巨鳄三点绝杀 |
![](/images/bj00.gif) |
![](/images/bj00.gif) |
2003年3月20日10:51
东方体育日报
|
![](/images/bj00.gif) |
前不久,在美国SUPERSHOW体育用品展会上,我们与世界上最大的健身器材公司ICON(爱康)不期而遇,从而将触摸、了解这头“巨鳄”的时间提前了半年。
去年年底,世界健身器材行业中的巨鳄:美国Icon(爱康) 在青岛、厦门两市圈地1500亩、斥资90亿元人民币,从而打响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战役。面对进入中国的“巨鳄”,国内同行的态度有抵触的,也有无所谓的。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我国目前已有近500家健身器材企业,能生产所有普通型健身器械, 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为50%。但从内容和科技含量来说,仍很落后。“巨鳄”的封杀打压
“爱康”来中国后可能会通过新的设计思路、新的产品和全新的营销理念在未来3-5年间对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形成强大的冲击。它会在短时间内开发出适合我国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以其高品质、低价位全面封杀市场。然后大量申请注册产品专利,打压二度开发的产品市场,迫使实力较弱的企业“关”、“停”、“并”、“转”。合理的人群定位
严格地说,全国市场上的健身器材都是境外品牌的“拓本”,但中国老百姓需要的不全是照抄洋人的东西。任何一件健身器材,必须要考虑到使用人群的特性。我国很多健身器材一经定型,多年不变,与“快速发展,永远引领消费市场”的国外健身器材形成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要生存,就必须不断研究市场上出现的新动向,克服盲目模仿,研制出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与狼共舞”的技巧
我们应面对现实,努力学会“与狼共舞”的技巧。近年来,欧洲、美国、日本市场需求低迷,国内不少加工型大企业折返国内市场。这样,在市场空间狭小的独木桥上通过车水马龙就显得愈加拥挤不堪。我国健身器材市场业,必须下大力气引导科技和市场,节制生产制造的无序发展,特别是那些结构简便、科技含量较低、先期投入不大的健身器材。要主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努力研制出功能针对性强、工艺先进、质优价廉的好产品。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副主席 郑泽云
|
|
|
![](/images/bj00.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