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出线主义害死人--谈国奥队 |
|
|
2003年9月17日13:44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
|
|
|
出线,冲出亚洲,一切听起来是那么熟悉,可又是那么刺耳,多少年了中国足球仍然在这些已经成为概念的名词中兜兜转转。如今又一批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要重复他们的前辈做过的事情,在通往奥运会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也许今夜的大马士革不是“5·19”的北京,也不是1993年的伊尔比德,但所有的经历却是如此相似,在这条道路上,中国足球再次来到生存或毁灭的十字路口,可说实话,这种原本不困难的选择题却让人相当腻味了。
再去讨论国奥队会不会阴沟翻船的说法,都是没话找话。但每当这个节骨眼上,中国足球就会被人没话找话,原因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足球永远不能给人任何信心。当被蛇咬多了之后,别说井绳,就算一根头发也能让大家吓个好歹。这种周而复始的自我恐吓已经让人非常厌烦了,但从现在乃至到明年的12强赛还要一直进行下去。
阎世铎曾经在上一场比赛结束后来到球员的休息室,怒斥球员的糟糕状态,认为国奥虽然赢球但场面很难看。这又是一个让大家十分厌烦的话题,对于一支有着强大的出线压力的球队来说,不可能要求他们打出多么好看的足球。更何况这已经不是当年大战南美双雄时代的国青了,沈祥福在沉重的任务下,只能以牺牲球员的个人特点来强调球队的整体战术,任何敢于违反战术要求打出自己特点的球员大多逐渐从这支球队中泯灭了。
其实阎世铎不应该到休息室里去呵斥这些年轻的球员,从根本上,每当什么什么一定要出线的口号喊出之后,就不能要求中国球员还能轻松地发挥出更好的状态。这就是中国足球弥漫了20年的出线主义下造成的苦果,把一支年轻的队伍套上严格的成年人球队的战术体系,争取的仅仅是结果,根本不可能是过程。难怪中国足球中还有一个叫同化的名词,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球员就是在这种出线主义的摧残下过早地成长起来,从而被一种又一种固定的模式凝固了。
从阎世铎到沈祥福,从沈祥福到球员,谁也无法逃脱出线主义的魔掌,原因已经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了。而围绕在这上面的故事也已经发生了无数遍了,但到了今天原来一切都没有改变,真让人腻味。出线主义一日不死,中国足球便无出头之日。
本报体育评论员 唐元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