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看到吴承瑛的时候,差一点儿没有认出来,那只是上海滩一个普通的学生。尽管发型和着装都不普通,但是身处流行前沿的上海,每一条狭小的里弄里都有可能走出一批这样的时尚学生。这一天的吴承瑛是一个考生,是众多体育高考生中的一个,也是这个不喜欢面对镜头的球员在镜头上表现最自然和温和的一次。 转自搜狐 体育人上大学不是什么新鲜事,通常都是在取得成绩之后,被一些高校特招。他们不需要考试,甚至不需要学习,大学生称谓只不过是运动员身份的一部分。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先上学后踢球的胡建平,比如从北大毕业的围棋国手张文东,又比如在英国读过书的邓亚萍,这些都算书生运动员里面的超级牛人。 转自搜狐 参加高考的国脚吴承瑛和祁宏不知道会成为哪种?特招的题在难度上无法和普通考生的题相比,但同中国足协在海埂基地出的那些弱题比起来,又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吴、祁应考,如果能在球员中产生新的价值取向思考,那么它的价值将远远超过对两人能不能考上两所名牌大学的关注。如果有一天,吴承瑛带着同济校队和祁宏带队的上交大校队来踢一场校际比赛,可能是中国足球之幸。 转自搜狐 运动员体壮无脑,这是带有歧视的结论。忘了是哪位著名的前世界冠军说过,普通人是先学习后工作,而运动员是先工作后学习。问题是,有一部分人在先工作之后忘记了还要学习。更严重的是,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大部并不在工作的人身上,而在于工作的环境和提供工作的那些人。 转自搜狐 前几年,踢球的少,看球的多,掏钱的傻牛一大箩。这种环境下,别说先工作的会去想着学习,就是学习着的,哪一个没有做先工作的梦?现在形势变了,每年摘牌之后,都有好几百球员下岗,再加上那些到了年纪退下来的,生存危机立刻显现。不错,是有什么郝董、马总,但他们只是凤毛麟角。随便看看招聘广告,都是要学历要证书的,还没有看到哪家说招踢球的或者会踢球者优先。 转自搜狐 腕儿大到吴承瑛、祁宏的份儿上,还真不可能把上学当成将来求生的基础。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想高考的篮坛新贵易建联说的,考大学是为了不至于除了打球之后没有什么事干,也什么都不会干。管理者真应该好好补习补习,物质需求只是人的需求中最低级的部分,而球员只不过是从事踢球工作的人。 转自搜狐 吴承瑛在镜头前明明是给中国球员当榜样,偏偏表情有些怯怯的。看了报纸才发现,吴承瑛的爸爸原来是教数学的教授,我猜想他考大学也许是父亲的愿望。在一个教授的眼中,一个连大学还没有考上的学生,不管多有名气,都还是未登堂之室之辈。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