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所有的俱乐部总经理参与了一个“承诺不打假”的活动,从表面上看,这也许可以被认为是国内俱乐部在假黑问题上最初的觉醒意识的体现,但从本质上说,这不过是一次颇为滑稽的搞笑节目。当时在承诺书上签过字的一些总经理今天也承认,每个人在签名时都在看着别人,心里都在想着,难道所有签了名的人都可以做到“不打假”?
一次心里暗自发笑的签名活动,恰恰反映出俱乐部的真实心态,不情愿,却又不甘人后,不愿自掏腰包,却又互相攀比。假球黑哨所维系的利益,才造成了承诺之不可信。曾经有一位从企业调来俱乐部任总经理的人士,到任之初便公开表示,绝不参与足球圈内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我们只需要凭实力说话”,但是两个月后,球队连输数场,总经理重新被调回企业,原因就是不懂足球运作,他大概是众多规矩的牺牲品中的一个。
在申花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徐根宝在谈到裁判问题时说过一句话:“只要我们有实力,我不相信裁判能把进了的球吹出来。”可是不久后的一场比赛中,一名北方的主裁判像是要给他一个教训似的,硬是把申花队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进球判作无效。徐根宝赛后由衷地对这名裁判说:“我一直不信,原来裁判真的可以把进去的球吹出来。”
虽然时过境迁,但松日集团董事长潘苏通一直在后悔当年的侥幸心理。1999赛季最后一轮之前,据说天津方面向松日开出的要价是200万,潘苏通一直在问身边的人“能不能不给”,这个问题潘苏通从联赛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便一直在问,也一直认为只差一分便上岸的松日不需要再出这份冤枉钱。对天津的比赛前,集团拨去了100万,但全部被主力球员分掉,补当初拖欠的奖金。潘苏通需要自己来解决问题,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这不是一个自己可以把握命运的圈子。如果一定要承诺的话,他们拿什么来承诺?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并没有几个人意识到承诺的必要。在大多数俱乐部眼中,宋卫平和李书福等人只是游戏的失败者,只是玩不转玩不起的人,至少没有人站出来支持他们,这恐怕是一个根本的原因。在笔者反复的询问中,一些俱乐部人士也谈到了对反黑风潮的真实态度。有人指出,当年中国乒乓球力保庄则栋三连冠,是否符合运动规律?绵阳与五牛的比赛,是否可以看作为了四川足球的荣誉?如果说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是不是出钱与不出钱的区别?NBA总决赛想尽办法不打4比0,是不是也有假球的成分?……许多问题背后,其实反映出俱乐部越来越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失去了判断标准。
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国内俱乐部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在习惯了当初的痛苦与无奈后,他们甚至开始在对与错的问题上感到迷惑。有人问潘苏通,是否有勇气把当年的事情说出来,潘苏通一笑置之,“那对我有什么好处?”不久前的博鳌总经理学习班上,足协专门通知与会者看上周四的《足球之夜》,让大家集体讨论黑哨的成因,但老总们却认为这种事情谁都知道,用不着再讨论,但他们却一致认为反黑风潮到此已经达到了目的,再往下会毁了联赛。我们只能说,一种规矩的受害者,正在扮演着这种规矩的保护者。
博鳌会议临结束前,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年中国足协都要举办一个“绿化江河”的义赛,所得的钱交给绿化基金会,然后由基金会规划出一块绿化地,那么今年可以把这块绿化地搞成“公平竞赛林”,所有的俱乐部在这里向全社会承诺,“向天向地发誓”。在建议者看来,这次反黑风潮将使更多人看到遵守承诺的可能,让这片“公平竞赛林”来见证中国足球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在又一次的不了了之面前,我们谁能相信再一次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