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箱操作公之于众 《经理人》抖出拜仁“幕里黑” |
|
|
2003年2月22日10:54
东方体育日报
|
|
《经理人》是德国一份非常畅销的财经类杂志,它最吸引读者的一点就是敢于揭露公众感兴趣的经济事件的内幕。最新一期的《经理人》杂志刚上市就宣布脱销,各家电视台在近期也常常提到这本杂志的名字,一时间颇有几分“洛阳纸贵”的味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本期《经理人》杂志“摸了老虎屁股”,它揭露了拜仁慕尼黑的一桩经济丑闻,而且用了一个非常有煽动性的标题:老大破坏了规则。三年前的翻云覆雨
这起目前已经成为德国足坛最引人注目的陈年旧案要追述到1999年。当时德甲联赛的电视推广工作非常糟糕,很多没有对联赛没什么贡献的结构都能“雁过拔毛”,从中大捞一笔。而各俱乐部的利益却无法得到保障。其中油水最多的是德国足协,因为德甲德乙的电视转播权是由德国足协出面和基尔希集团进行谈判。
就在1999年,德国足协和基尔希集团要对电视转播合同的进行新一轮谈判。在德甲当惯了老大的拜仁在利益的要求上也是首当其冲,并且提出了新的意见。拜仁慕尼黑的提议是:既然是俱乐部比赛,转播费的分配就应该由球队自己和基尔希集团谈判,足协把全部收入先按每支队伍850万欧元分配、然后才按照名次分配的方法不够合理。拜仁慕尼黑的“独立宣言”受到了大俱乐部的拥护,却遭到了中小俱乐部的反对。
然而时隔不久,拜仁慕尼黑在去年11月的专门讨论会议上却突然宣布全力支持原来的电视转播分配制度。这让当时满以为老大为会自己撑腰、急于从中捞一笔的多特蒙德、沙尔克04等俱乐部十分惊讶。然而当时各已经没有时间再进行任何协商,得到了拜仁支持的德国足协自然很轻松地谈妥了同基尔希集团的续约问题,旧有的转播分配制度继续实行。多特蒙德和一些大俱乐部骂拜仁是叛徒,中小俱乐部则对拜仁感恩戴德。
当时德国媒体也对此产生过怀疑,认为拜仁慕尼黑这么快改变态度实在有些蹊跷。不过善良的媒体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拜仁慕尼黑一定是良心发现,认识到只有各俱乐部一同发展,整个联赛才能发展。而中小俱乐部在联赛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使自己拥有一个更健康的环境,拜仁选择了顾全大局。4000万马克的秘密合同
《经理人》在三年后揭开了这一事件的谜底:1999年12月,当时基尔希集团的经理齐菲尔在慕尼黑与拜仁签下总额1.9亿马克、为期6年长达18页的独家赞助合同。从2000到2002两赛季,拜仁从当时已经濒临破产的基尔希获得共计4000万马克的转播费。这就是德国媒体所说的“肮脏的钞票”。
这一消息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非体育媒体也对拜仁慕尼黑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媒体提到最多的观点是拜仁慕尼黑这边收黑钱,那边当好人,名利双收,一举两得。这样的做法更应该被公众所唾弃。柏林的一家报纸提到这件事时甚至用了这样的标题:“拜耳降级?拜仁下黑手!”文章认为“正是拜仁慕尼黑利用收到的黑钱购买了巴拉克和泽·罗伯托,而没有了这两人的勒沃库森现在正向乙级深渊滑去。当规则被破坏后,一切就不再公平,而拜仁在联赛中领先的8分,分分都充满了罪恶。”拜仁企图蒙混过关
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后,拜仁用出了他们擅长的“蒙混过关”一招。俱乐部发言人表示:拜仁确实和基尔希集团签署过有关授权其参与拜仁俱乐部市场推广等诸多事宜的合同,但这只是任何俱乐部都有权签署的普通合同。而且本合约已于2002年12月失效,拜仁将不会在这件事上做过多的评论。
拜仁不想评论,德国足协可不想就此罢休。主席哈克曼与下属进行了3个小时的讨论后说:“我们需要拜仁更明确的说法,我们也会和有关部门一起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德国媒体对此事的进展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这件事绝不会像拜仁所说的那样“一切到此为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