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私彩侵入校园“儿童彩票”专蒙小学生 |
 |
 |
2003年11月21日01:49
搜狐体育
|
 |
|
非法私彩侵入校园 “儿童彩票”专蒙小学生首席记者 唐榕
“我孩子现在读小学,每天我都给孩子5元钱,让他到附近的饭店吃中午饭。近来,我发现孩子下午放学一回家就抓东西吃,脸色也不太好,我起了疑心。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孩子才说了实话。原来孩子将家里给他的午饭钱拿去摸彩票了。我了解到,学校周围的几个小卖店,几乎都在卖各式各样的‘儿童彩票’,这不是坑害孩子吗?”日前,读者刘女士给本报“百姓热线”来电话气愤地说。 “儿童彩票”令人眼花缭乱
11月17日下午临近放学时分,记者来到刘女士儿子所在的泡崖小区内一所小学校门前。校门前聚集了很多家长,记者向他们打听,是否知道附近有卖“儿童彩票”的。家长们摇头说,从未听说过这种事。
在紧临校门的一条街上,记者看到有五六家小卖店,记者挨家走了一遍,发现家家都冷冷清清,店主人无精打采地坐在店内。在一家小卖店的冷饮冰柜上,记者看见了贴有“世界银币全图”的中奖卡;另一家小卖店的进门处,则挂着“数码宝贝全图”中奖卡。除了这两种记者叫得上名字的“彩票”外,还有一些小食品生产厂家的促销中奖卡。 低年级学生是“大主顾”
16时,随着学校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潮水般地涌出校门。一些孩子一出校门,便径直奔向那几家小卖店。店主人此时打起精神,对孩子们笑脸相迎。
在一家小店内,店主问一名女生:“你今天不摸奖了?”这名看起来像是二三年级模样的小姑娘有些遗憾地回答:“我没钱了,其实我真想再摸一回。”
记者跟随小女孩出了小店,同她聊起来:
“你以前在这里摸过奖吗?”
“摸过。”
“摸一次奖要花多少钱?”
“不一定。有时5角,有时1元。”
“你中过奖吗?”
“中过。最多时中过5元。老板当场就付钱,挺有意思的。”
记者注意到,光顾小卖店买“儿童彩票”的大多是低年级学生。几位五六年级学生进来后,大多是买一些学习用品或小食品。记者问一位高年级男生为什么不买“彩票”?这位男生撇撇嘴不屑地说:“那是骗人的。”他还告诉记者,今年春节过后,他曾用家长给的100元“压岁钱”买了一整盒中奖卡,结果只中了不到40元的奖。他明白了“儿童彩票”到底是怎么回事,此后再也未玩过。
“儿童彩票”来自小批发市场 记者几经打听得知,这些花花绿绿的“儿童彩票”来自市内一些小批发市场。
11月18日上午,记者在西岗区一家小商品批发市场内,看到几家玩具批发店内都经营这种“儿童彩票”。
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这种东西很好卖,前来批发的大多是一些小卖店和街边摆摊的摊贩。当记者假装表示想为亲属的小卖店进一些货时,这位摊主热心地推荐了几种时下电视正热播的卡通片人物的中奖卡。“这样的中奖卡最好卖,保你一拿回去就卖光。孩子们最认这个。”摊主介绍,这些货都是从广东批发来的,一盒内有188张卡片,进货价9元,批发价10元,零售每张5角。扣除其中的三四十元奖金,一盒净赚40多元。 打击“儿童彩票”人人有责
记者与一小区内的便民店店长谈起“儿童彩票”时,这位店长称,正规的便民店是绝不允许假冒伪劣商品在店内出售,他们在进货渠道上把关很严。而一些经营不规范的街边小店为了谋取私利,将心思用在旁门左道上,甚至不惜用“私彩”赚孩子的钱。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经营秩序,有关部门应采取严厉措施予以取缔。
市社会福利管理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这种由不法商贩私自发行、专门针对孩子的“儿童彩票”,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私彩”,是一种变相的赌博形式,这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位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特别是低龄小学生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身边利益的诱惑。学校周围的小卖店推出这种专门针对孩子的“儿童彩票”,极易诱导他们走入歧途。此前,我市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网吧、游戏厅被驱逐出校园周边,但那些在校园周围从事非法经营的某些小卖店、小商贩也应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公安、工商、综合执法部门应对这些不法商贩进行严厉打击,还校园周边一片净土。(大连晚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