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一直处于漂泊状态--谈“转会先生”黎兵 |
|
|
2003年11月25日11:44
新快报
|
|
|
特约记者 西秦
昨天,本报推出《讲述职业足球这年》引起很大反响,《胡志军》一文将球迷带回到当年的甲。今天,我们推出的人物是另一位在中国足坛上颇有影响力的人物———黎兵。
1995年,中国足球开始掀起转会风潮,而黎兵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透过黎兵,我们可以回味到转轨时期的球员转会以及背井离乡球员的苦与乐。
黎兵,中国职业联赛第一个“足球先生”,第一批吃“转会”螃蟹到广东的球员,中国球员“踢而优则教”的代表,这或许就是他在即将淡出的甲中留下的影子。黎兵在中国足坛里飘动的轨迹,让所有的人看到,这个从足球落后地区贵州走出来的高个汉子,是中国球员的另一个缩影。
性格决定命运
黎兵的职业生涯一直都处于漂泊状态,从贵州到北京、辽宁,再到广东,最后落脚点是四川。尽管黎兵今年在浙江执教,而明年又准备去英国学习,但他的根扎在了成都。黎兵的家就安在成都南门上的银都花园,他在四川足球中的影响力至今犹存,还可能延续到未来很多年。
中国球员转会现在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但作为一个外来人,要融入当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圈内人的眼中,黎兵一直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他的每次变动都是理智的选择。但黎兵个人并不认同:“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规划,也很少事先想过将来的去处。我十一二岁就离家,这种经历帮助我成为一个自主能力很强的人。我当然希望自己能把握生活命脉和轨迹。”他每走一个地方,都唱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这之中除了运气,也有他的为人、性格因素。黎兵的每一次迁徙都有朋友的帮助,这就是证明。
“我20岁时贵州队解散,傅玉斌帮我联系到了李应发带的辽宁队,辽宁队当时是国内最好的队,我学到很多东西,我的起步从那里开始。后来去广东也是朋友联系,到四川跟马明宇有很大关系,我个人也在不断提高中寻找一个个新的兴奋点。我这么些年的很多选择现在看来都是正确的。”
精明还是随缘
很多人看来,黎兵比其他球员精明,甚至直接点的话就是“有心计”。“我从小就独立生活,比较喜欢深思熟虑,大概是这种习惯给人这样的印象。”黎兵说。
一个外乡人到四川不久就成了球队中的大哥级人物,黎兵绝对是特例。早先几年的川军,常常被冠上“袍哥队伍”的称呼,一起从川少队长大的伙伴们很团结,外来球员很难真正融进去,大多边缘化。而黎兵却逐渐成为这帮人中的领头人,这一方面有起初马儿引进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他的性格所致。到后来黎兵作为球员兼任教练,连魏群这样性格火爆的人都服服帖帖,汪嵩、刘成这些后来来的小孩更是备加尊崇,开口就是“黎兵哥哥”。
连徐明都提高警惕
全兴时期的黎兵风光无限,但全兴的退出使以黎兵、魏群等人为主的川军核心老队员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大河收购全兴后,在球队由全兴和新东家办交接时,徐明保证队员的收入不会低于全兴时期,他在交接会前面对队员的召集人黎兵还非常友善,笑容布满脸上。也就在那个会上,黎兵代表队中球员当着新东家的面率先提出希望全兴能尽快了结以前的欠款,这是黎兵的大哥身份所决定的,这个“恶人”他必须来当。结果,黎兵的出头一方面让老东家全兴相当尴尬,同时也引起了徐明的高度警惕,之后他的脸上再没露出过一丝笑容,只在离开蒲江基地时发出了一声苦笑。
走向执教之路
全兴还没有退出四川足球时,就着力培养黎兵向教练的方向过渡,年黎兵打算退役,但当年他仍然是球队重要的得分手,全兴俱乐部开始把他作为助理教练使用,即使是球队缺人也仍然决定同意他到德乙去取经。后来在全兴转让前后,主帅未定,黎兵还带队参加了整个海埂集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