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疯狂德比 弱势冠军 |
|
|
2003年12月1日10:08
体坛周报
|
|
|
看来还是高估了上海双雄的风骨,原以为它们会以双双打平这一较为温和的方式分享冠亚军,结果,申花果然“侥幸胜出”,却以一场本赛季最惨重的失败之离谱方式夺冠。当然,这样的尴尬其实也不值得惊讶,在第一循环的收官战中,申花就曾在主场以1比2输给健力宝队。还可列举更多的事实与吴金贵关于申花夺冠当之无愧说是有待商榷的,如在第一循环,申花不曾战胜过一支排名前5名的强队,整个赛季,申花不曾在客场战胜过一支传统意义上的强队。
国际倒是在第二循环中打了几场硬仗,比如令被认为是实德三兄弟的连、沈、川统统称臣,客场力克健力宝等等。但是,在夺冠的关口,在自己的主场,两度败给辽、津这两支甲A中下游球队,因而痛失好局的故事同样清楚地说明,这支三年三大步的年轻球队还缺乏足够的底蕴,而其球员结构不合理、比赛风格阴柔、得分手段单一等缺陷同样一目了然。
把这支申花队定义为10年甲A最弱势的冠军队恐怕没有多大的争议,9年前那支申花队勇夺冠军时,尚有10连胜的辉煌、一个城市英雄群体的骄傲,以及深刻影响当时中国足球训练理念和比赛风格的“抢逼围”创新等不少值得咀嚼的内涵。这些内涵在目前这支申花队身上很难挖掘,新一届国家队对两支上海球队的漠视恐怕不能怪阿里·汉先生的偏见。
但是,申花夺得冠军是事实,上海双雄早早地将末代甲A冠亚军收入囊中也是事实,今年中国足球进入上海进行时更是事实,这一连串的事实揭示了这样的道理,既主宰甲A或未来中超风云的,不再主要是某个大牌教练,也不再是几个明星球员,而是俱乐部的实力和运作效率。
这恰恰是上海的优势,因为德比,两家俱乐部展开了全方位的激烈竞争,或曰豪赌。据悉,今年上海两家俱乐部仅仅用于引进内外援的投入,就不下各5000万人民币,而申花在某个阶段所发放的连胜奖,据说高达600万,远远超出了足协规定的上限,这样的烧钱能力、这样的后勤支持,其他俱乐部很难与之比拼。申花引进的马丁内斯、佩特科维奇、阿尔贝茨等外援的个人能力独步甲A,马丁内斯在第一循环15场比赛中共打进11球,一度令对手谈马丁色变。当马丁内斯在第二循环比赛中状态萎靡只进3球时,佩特科维奇和张玉宁又挺身而出,分别打进6球和9球,维持了申花的强势,令人不由得感叹申花阵容的强大。
不过这也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申花众多球星能同时、稳定地保持良好状态,那该有多厉害,又怎会出现输球拿冠军的尴尬?在调整球员状态、合理部署阵容打法方面,教练组是否有能力做得更好?
疯狂德比造就了上海在中国足坛的比较优势,在实德等对手心有旁骛时,冠军落“沪”是末代甲A最合理的结果。但上海双雄如果只依赖于这种资源和区位的优势,而不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那么来年中超,面对实德系的反击,它们可能连因输球夺冠军而被球迷耻笑的机会都没有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