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不用看比赛,看到东亚四强赛的对阵次序,就应该知道四支队伍的排名情况。既然最后一场是韩、日争冠,那么中国也就是个1胜2负积3分排第3的命了。谢天谢地,第4名是咱自家兄弟,不再是郭家明时代的香港队了,所以哈恩不会输到连裤衩都不剩。第二场比赛果然不出所料!中国男足打不过韩、日,本来不是秘密,有2002世界杯的表现为证;至于差距到底有几个球,也无须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20年来,中国队被韩国队击败能算是什么消息呢?第16版下面发条标题新闻足矣。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分明看见中国队的战车兴高彩烈地冲向了悬崖峭壁,可是没有谁的呼喊能够引起司机的注意,油门一踩到底,“中国队”这曾经令人热血贲张的三个字,自米卢时代起开始贬值,如今已经毛到了满大街批发的程度了!怎么可能想像,一个在联赛中都不一定上得了场的18岁小将,到了国家队便被委以中场组织调度之重任,而比赛竟还打得有板有眼,令人刮目相看?你不可能说一个在欧洲玩了几十年足球的真正专家是水货,也不能说哈恩是在瞎胡闹,但是看到如此以“锻炼队伍”为名义进行国际A级比赛,你只能怀疑主教练的动机,他究竟想干什么? 看看哈恩的前任米卢所做的惊人相似的一幕就会发现,他们的套路如出一辙,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刚来时,不了解情况,需要大面积地征召新人来考察,需要时间,所以队伍永远都在磨合之中,连到底用不用郝海东也不能决定;半年左右时间过去了,然后面临一场相对重要的“期中考试”,比如亚洲杯,成绩好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时候即使想再换帅,已经来不及了;最后,该打世界杯外围赛了,一拍两瞪眼,是死是活鸟朝上!死便如何?活又怎样?作为米卢或者哈恩,就像是在夜总会里插科打浑的歌手主持人,说什么不要紧,反正得把场子撑下去,把时间消耗掉,熬过半夜12点,一切就都是明天的事情了。 因此中国足球当前最最要紧的事情不是论证张玉宁比李毅强的一点点或者周海滨比王鹏差的一点点在哪里?安贞焕踢没踢人、李玮峰心态如何等等均是细枝末节。关键是要改变目前这种以四年一届的“世界杯预选赛”为周期的选帅制度,任期跨届,输赢不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此气度才有可能塑造一支基本阵容稳定的国家队。否则,无论谁来当这个主教练,都不可能全心全意去打这注定赢不了的四强赛。在赵旭日、刘金东们洋相百出之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哈恩:“不容易,又要选队员,还要试阵型,磨合时间还短……”观众如此通情达理,撑场的效果也就悄然达到了。所以我们应该有胆量做如下悲愤推论: 中国足协就这么搞下去,参加东亚四强赛的中国队遇日韩一次,被灭掉两场,永无出头之日。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