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又输了一场,输在缺乏有效的进攻套路和手段。而进攻差,和哈恩用人矫枉过正有很大关系。 以前我们打不过韩国队,总是自我安慰说自己“身不如人”;现在“哈家军”出动了一帮兵强马壮的汉子,基本摒弃了技术型球员,却仍打不过韩国队,问题很明显:从技术向力量转型,哈恩有点矫枉过正,而其苦果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 曾经有人在这次集训名单以及二期、三期集训名单出台时就“言出不逊”地评价,哈恩怎么选了一帮“糙哥”来踢国家队,根本就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身体壮。 哈恩解释说,当初选人时也曾犹豫过,但为了对抗亚洲球队,他最终还是弃用了祁宏这样身板软的技术型球员。这次上海只有杜威一人入选,这也是因为哈恩觉得申思、吴承瑛等球员都有改不掉的软档,不擅长身体强对抗。 这可能和哈恩是后卫出身、又认同荷兰足球风格有关。事实上,哈恩的思路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日本队5号、场上队长宫本恒靖就说,中国队员身体高大、生猛,加上进攻时两条线路同时压上,比赛中尽管他防住了,却被“逼”得很难过。 但足球毕竟是要用脑子来踢的。国家队队员的身板是硬了,拼抢对抗不输给人家了,但在今天的比拼中明显丧失了技术上的可比性———效率低下的中场、频繁的失误丢球、路线模糊的传球等等。这一方面是因为这支国足除了郝海东等少数人外,不少人的技术本来就不算出色,而是靠能拼善抢出名;另一方面,韩国队的技术含量又长了,他们的攻防节奏更快,二次进攻甚至三次进攻的意识更好。在技术方面,中国队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是不可抹煞的。 无论打韩日还是其他队,中国队都必须讲求技术。因为过于注重身体对抗而矫枉过正地忽略了技术,轻视了技术型球员,这等于放弃中场,放弃前场,甚至放弃整场比赛。 (玉12月7日专电) 本报特派记者薛淼焱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