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给日本后,球员纷纷质疑阿里·汉,认为352的变阵是中国表现差劲的主要原因,昨天,阿里·汉顺应“民意”,将阵型变成中国球员习惯的442阵型,但中国队表现毫无起色。在日韩这一对标杆面前,中国队职业化后所谓的进步无从体现。 与首役不敌日本相同,在人员不整的韩国替补阵容面前,中国队一直在疲于招架,即便对手下半时被罚下一人,中国队有威胁的进攻也少于对方。和日本对垒,中国队全场射门仅三次,只有一次打中门框范围以内,而日本光门柱就击中两次,单刀三次,还不算两个进球;昨天对韩国,上半时中国队几乎失去了反抗能力,场面惨不忍睹,恍惚间,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逢韩国便全线崩溃的年代。无论场面还是数据,两场比赛都呈一边倒的趋势,所谓的东亚四强,实际上已经分为三个档次,中国香港是最低的第三档次球队,而中国队与日韩之间存在着一个档次性的差别,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而已。 如今人们已经很少提起恐韩症,现在的球员不恐韩,但正因为不恐韩,中国队对韩作战的不胜才更让人无奈。上世纪80年代中国队只是不适应韩国的凶狠逼抢,在战术打法上双方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关系,但在实力上,中韩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如今经过职业联赛锤炼的中国球员基本适应了韩国人的节奏和逼抢,拿韩国人仍然没办法完全是实力不够的原因。 在横向比较中中国男足已经被日韩甩开,更为严重的是,中国队几代球员的纵向比较结果也不乐观。在郝海东这批第一代职业球员逐步淡出足坛的背景下,阿里·汉起用了大量的中生代选手和新人,只可惜这些完全在职业联赛中成长起来的球员难当大任,缺少技术特点是他们的共同缺陷。职业联赛让新一代球员学会了逼抢,学会了新战术理念,却没有拥有应该具备的个人能力,季铭义、杜苹、李毅等人都是“注了水”的国脚。 2006年世界杯亚洲有4个半出线名额,但中国队形势不容乐观。 贺晓龙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