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国足与日韩差距很远 阿里-汉低下高傲的头 |
![](/images/bj00.gif) |
![](/images/bj00.gif) |
2003年12月10日10:33
体坛周报
|
![](/images/bj00.gif) |
|
特约记者安文慧东京报道 中国队连败日韩两队之后,阿里·汉的不高兴写在了脸上,而在私下里,这位高傲的荷兰人也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过去一年来,自己对于中国足球的认识存在某些偏差,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球员的能力。之所以没有公开谈论队员的问题,是出于对球员的爱护,也希望球员自己动脑子进行思考。
南勇在中韩之战赛后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对中国队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应该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评估对手。”虽然没有明说,但从潜台词中不难看出,足协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而对于这样的说法,阿里·汉称,南勇在一年前于斯图加特和他会面之时,就跟他谈到过中国足球的水平还不是很高的问题,“我承认这一点,但我觉得中国球员更重要的是缺乏足够的信心,我不想多批评或指责,更多的时候,我觉得中国的球员还是需要鼓励。踢球是一项用脑子的运动,批评多了,反而会扼杀球员的创造力,让他们的信心受到影响。”
曾有这样一个实例。早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沈祥福率国奥队前往欧洲拉练,期间,沈祥福为了让球员明白在场上该如何跑位,放了很多标志盘。对于这样的训练,阿里·汉看到之后,曾认为这样的办法“太机械”、“不可取”。然而,时隔一年之后,也就是在中国队连输日本队和韩国队之后,当记者旧事重提时,阿里·汉已经不再像一年前那样认为“不可取了”,而是坦言:“我现在明白了。”
中韩之战和中日之战让阿里·汉真正看到了什么才是中国足球真正的水平。
在采访期间,阿里·汉也坦言,很多以前他认为没有必要和队员说的那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是该真正重新认识了。“我到中国来执教,觉得应该只要在技战术方面帮助中国队就可以了,但现在看来很多东西需要从ABC开始。”尽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记者从阿里·汉的眼神中看到的是某种疑惑和不解,而且,阿里·汉还对记者说:“如果真要那样的话,我和德扬在中国就不能只呆一年或者两年了,而是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事实上,正是阿里·汉在过去一年中认为是“没有必要”说的东西,恰恰是众多国脚最想知道的东西。不少国脚在与记者私下聊天时也谈到了这样一个令自己“苦闷”的问题,即他们对阿里·汉究竟希望自己干什么并不是很清楚,但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开口去问。例如,周挺原先在俱乐部队一直是打352战术中的左边卫的,但在国家队中司职442战术中的左后卫或者是左前卫,周挺还是很想知道该怎么打。在美国期间,阿里·汉安排周挺打左前卫的位置,并告诉他位置适当往里靠,意思是要给身后的杨璞留出助攻的空当。但靠到怎样的程度可以了?周挺并不清楚。
记者在与阿里·汉交流过程中,阿里·汉认为,作为一名职业球员,周挺应该自己动脑子去想,并根据场上的形势作出调整和判断。但在阿里·汉知道了周挺的这种情况之后,重新找周挺谈话,结果,在中韩之战中,周挺重新出场,表现也获得了认可,无论是上前助攻还是杨璞上前助攻后后撤补杨璞的位置,做得都不错。
从周挺的例子中不难看出,他和队员之间存在着某种不了解,才导致了他的技战术思想无法为球员所完全理解。一旦这层纸被捅破之后,队员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执行起来也很坚决。
和其他到中国执教的欧洲一样,阿里·汉认为中国球员在场上很遵守战术纪律。他以中国队年初和巴西队的比赛为例,比赛之前的部署会上,他告诉队员,一旦拿球后有对方队员紧逼、传不出球,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传给“freemen无人看防的本方球员”,结果,队员恰恰就这么做了,即便是回传,也是很少有失误。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中国球员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而是需要教练和队员讲清楚。
当初接手中国队时,阿里·汉曾认为中国队与日韩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而中韩之战后,阿里·汉坦言:中国队距离韩日两强的差距还是“alittefar有些远”。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阿里·汉才算是对中国足球有了一种全新,也应该是正确的认识。安文慧(来源:体坛周报)
|
|
|
|
![](/images/bj00.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