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乒球小将“抢班夺权” |
|
|
2003年12月15日11:25
解放日报
|
|
|
2003年国际乒联总决赛曲终人散,四枚金牌尽落中国队手中。如果说马琳和王励勤在首轮被淘汰给了这次比赛一个意外的开局,那么最终王皓与郝帅两位年轻小将争夺男单金牌,牛剑锋女单封后,则给了人们更多的惊喜,因为这预示着中国乒乓已经进入了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性竞争循环。
中国男乒其实已经进入了马琳和王励勤的时代,而中国女乒则一直是张怡宁和王楠两个人在唱主角。在孔令辉、刘国梁、邓亚萍等老一批“领军人物”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中国乒乓迅速崛起一批新的“接班人”,这固然是好事一桩,但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如果没有不断涌现的新兴力量对“顶梁柱”们形成挑战,那么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整个乒乓水平的下降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瑞典乒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瓦尔德内尔、卡尔松这批老将“雄心不减当年”的精神固然可嘉,可瑞典乒乓后继乏人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已成了瑞典乒乓发展的一个最大瓶颈。本次比赛有不俗表现的瑞典选手隆德奎斯特现在是瑞典国内排名最高的选手,但他今年已经27岁,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瑞典乒协目前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没有新兴的年轻势力对老势力构成冲击和竞争。
相比之下,中国乒乓则要幸运得多,男乒以王皓为首,郝帅、陈王己、邱贻可等一批“小老虎”迅速崛起,让马琳和王励勤在“王位”尚未坐热的情况下就始终有一种危机意识。而女乒的牛剑锋、郭焱、李楠的不断进步,又让王楠和张怡宁时刻不敢懈怠,不断努力,从而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
本次比赛在意外中开始,在意外中结束,但结局是喜人的,因为一批小将“抢班夺权”夺到了冠军。或许,一次总决赛的冠军与奥运会等大赛桂冠确实不能比,但这足以给中国乒乓这批小将注入一针“强心剂”,再一次给他们动力向那些已经成名的选手发起冲击,这对整个中国乒乓运动而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大好事。
(广州12月14日电)本报记者张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