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少年留学南美“落难”事件不具普遍性不应成为足球留学的阻碍
■引言
近来,关于中国部分赴乌拉圭留学的足球少年在乌受骗落难一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究竟确有其事还是夸大其词,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情况,当事少年和中介公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已经准备诉诸法律,对簿公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由中国民间或者地方各公司组织去南美留学达到组团规模的至少有三拨,尽管中国足球少年留学潮远没有达到日本前几年的地步,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反馈着丰富的内涵。
就在先期归国的小球员向媒体诉说落难经过:无法保证训练甚至衣食无着,生活都成了问题,家长的巨额投入打了水漂后,上周日,操办中国少年赴乌留学的当事方海南泛美亚体育管理公司开始反击。该公司发表了一份声明,抨击这些提前回国的孩子是“逃兵”。泛美亚公司称,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周期较长而且淘汰率极高的项目,要想最终成为可造之材,就要经历许多磨难,那些惧怕困难的“逃兵们”,除了怨天尤人外,能够做的也只能是继续鼓噪夸大生活困难,来遮掩其半途而废的窘境。对于这少数小球员的所作所为,目前在乌拉圭正常训练的球员们也是嗤之以鼻。该公司还称在陆续送出国的52名小球员中,目前已经有11人正式注册到乌拉圭足协,参加该国的各级联赛,泛美亚甚至附上了11名小队员的名单。
最新事态是,继三名成都籍留洋少年已经请律师开始取证工作后,北京籍少年徐磊的家长也联系到了20名当事小球员及其监护人相约收集证据就上诉一事进行研究,并初定春节后起诉。目前,泛美亚公司老总张小雷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个当初以北京捷恒森公司为名搞足球希望工程的企业究竟有没有办理小学员留学和出国的法律资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履行了他们向家长所保证的义务,都已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我们深为受苦的孩子难过,我们也为幸福的孩子祝福!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足球变化快!雾里看花,羊年将去,猴年即来,绿茵深处自有真相大白!
■另有一批幸福的孩子
本报在去年底和今年初曾相继报道了中国少年远赴乌拉圭和巴西等南美国家学习足球的事例。中国孩子南美落难的事情也震动了我们,前天,这其中的乌拉圭埃尔比纳足球学校董事缪震先生赶回国接受了本报的专访,通过缪先生的谈话以及对小球员家长的采访,记者才知道原来就在泛美亚的足球学校附近,还生活着一批幸福的中国少年。
埃尔比纳足球学校距离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只有几十公里路程,从去年12月至今,先后有13名来自中国各地的青少年球员远赴重洋来此学习。除了在训练中感受南美足球先进的技术、意识理念外,西班牙语和其他文化课程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接待中国小学员,足校方面的准备工作足足进行了一年。孩子们的第一任教练巴尔加斯现为乌国家队助理教练,现任教练埃里克资历更深,曾经三次担任乌拉圭民族队的主教练。负责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是曾经在陈经伦中学执教、有30年教龄的黄海老师,另外学校还聘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三名西语本科毕业生做翻译兼西语教师。学校还配备了专职的校医、厨师、保洁等教工人员,加上校长,管理人员已经超过了孩子们的数量。学校为孩子们选择的保险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蓝十字(BLUECROSS)保险公司,出险范围包括巴西、阿根廷、美国等16个国家。小学员们从抵达乌拉圭当天起,每周都可以通过电话或者E-maiL同国内的亲人保持联系,大部分费用由学校为孩子们支付。至于衣食住行、健康起居方面,缪震先生介绍说,在每天每人一斤牛肉、一斤蔬菜、两个鸡蛋、牛奶不限量的前提下,学校就是要努力去掉中国孩子作为独生子的娇气,尽量降低他们的享乐欲望,保持勤俭、自律的传统美德,培养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
12月1日恰逢埃尔比纳足球学校开学一周年,学校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祝活动。中国使馆官员、中资公司代表、当地国会议员、军官、足球教练、运动员和乌拉圭媒体记者共计70多人光临盛会,那天也是孩子们听到祝贺与赞扬最多的一天。
■我的目标是民族队
王尚飞是13名小球员中最年长的一位,今年18岁,在北京时是朝阳体校的学生。他的母亲肖丽君女士告诉记者,大飞每周都给家里打电话,他和其他孩子处得很好。大飞说,队员们的住地像别墅一样,每天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训练,训练的强度要远远超过在北京的时候。球队每周都要和当地俱乐部踢比赛,教练员水平高且从不粗暴对待队员,当地的足球氛围也要比国内好得多。王尚飞是守门员,他的技术和意识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不久就将参加乌拉圭甲级球队的试训,大飞说,“我的目标就是民族队”。
12月26日上午(蒙得维的亚时间25日晚),在本报办公室,记者连线大洋彼岸,找到了同为16岁的北京小球员许智彪和天津籍队员王喆。小许告诉记者,他每个月都要和妈妈通三次电话,不仅踢球有进步,而且感到最骄傲的是自己的西班牙语水平和文化课成绩是所有队员中最好的,小许因为成绩优秀还经常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他一开始吃不惯乌拉圭的食品,但反映后立刻增添了中餐,“我只恨自己个儿长得太慢,就这点不满意”。
王喆则是所有运动员中最有天赋的一位,他获得了明年初在乌甲级队试训的资格,还得到了以前在天津立飞队担任过教练工作的马里奥先生的器重和青睐。王喆说,他们和乌拉圭同年龄球员交手的机会非常多,一开始根本踢不过,而现在是互有胜负了。小王的眼光也很高,能进入民族或佩纳罗尔队是他的理想。
而以下则是安徽籍小球员陆智泳家长陆再芝发给埃尔比纳足校的贺信:值足校周年庆典之时,谨代表去乌拉圭留学学员的家长们表示祝贺。一年来,你们与孩子们风雨同舟,为孩子灌注辛勤的汗水,向父母一样关照孩子,替孩子操心以及非常敬业的精神、高度负责的态度令我们做家长的非常感动,再次对你们表示衷心感谢!道一声你们辛苦了!由此我们从埃尔比纳足球学校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孩子的未来,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这13名小球员当中已有5人获得了明年春在乌拉圭甲级队试训的资格,而接受采访的小球员均表示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在乌学习。他们的家长更是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继续支持,同时也对近来周围人的误解和一些传闻做出了解释,特别是对王尚飞就是同乌拉圭女孩子闹出交友绯闻的主角一事,作为母亲的肖丽君女士说得很清楚,“孩子出去就是为学足球而去的,虽然学校不限制孩子的娱乐、交友等自由,但管理是很规范的,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赴巴小球员在锻炼中成长
那么在南美其他国家留学的孩子们又是怎么样的呢?记者从组织赴巴西留学的巴中工商会处得到了反馈。去年11月,一支具有民间性质、完全由家长出资的少年足球海外留学代表团正式成立并飞赴遥远的足球王国巴西,开始了他们长达三年之久的足球留学之旅。这支赴巴西留学队伍的选才是由巴中工商会高级足球顾问、我国资深裁判周广达老先生和巴西圣保罗足球俱乐部委派的一名教练员在考察了北京、大连、重庆、武汉等地的少年足球俱乐部后,经过严格的挑选后决定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孩子们每月1000美元的训练和生活费用在巴西的少年足球俱乐部中是中等偏上的,孩子们的各种条件大大超过当年的健力宝队,他们每周都可与当地的青少年球队进行交流比赛,已经真正融入到了巴西的足球文化当中。现在巴中商会的负责人赵九生先生正在巴西考察孩子们的训练和生活状况,他们还组织了两名学生家长飞赴巴西亲自体验孩子们的生活。
北京小学员王磊的家长台燕女士告诉记者,“这一年中除了换了一个经纪人和把基地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了圣保罗外没有什么更大的变化,训练和生活很正常,开始时甚至还住宾馆,都有些奢侈了,孩子出去就是吃苦去了,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应该得到更艰苦的锻炼。即使将来他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也学到了葡萄牙语和了解了巴西的文化,提高了自立的能力。”16岁小队员刘博的母亲张新俊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和对孩子继续留学的支持,她说孩子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家里能够经常和儿子或商会方面进行沟通,她很放心。
如此看来,日前报道的落难孩子们的遭遇并不具有普遍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目前很多人的关注似乎过多集中到了阴暗面,其实乌拉圭在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方面有良好的环境,有志学习南美足球的中国孩子可以去,也应当去,关键在于如何做好这件事情!
■记者手记
不能让个别丑恶表象阻碍留学大潮
十年前中国健力宝少年足球队远赴巴西留学,健力宝队从此成为中国足球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并为我们带来了李铁、李玮峰、李金羽。然而当年健力宝足球队的那种留学模式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民间组织、个人出资,更注重发展和推动足球产业与国际间进程的新形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留洋学习足球完全靠国家和企业的赞助是有困难的,在体育领域中自费留学是一种新现象。
既然是新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就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任何新事物都要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但同时新事物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应该说组织中国有志踢球的少年到拥有先进足球技术、理念的南美去学习,这件事首先受益的将是未来的中国足球事业。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每年都送上千名孩子去南美学习,使常年在南美的足球少年达到上万人,而且在各个年龄段都能源源不断为国家提供人才。到足球先进国家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国家的足球水平,人家已经见到了巨大成效。国情固然不同,但我们也可以做到,只是希望组织者切莫只看到金钱,只想着回报,而是能多从孩子们的前途出发,从给中国足球光明未来出发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办好。
当然组织留学者不可能不考虑其中的商业价值和回报问题,留学活动本身的直接商业价值并不大,但它必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海外留学绝不单单在足球产业方面,在整个南美国家与中国的国际商贸交流活动中都会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南美的足球俱乐部都是带有盈利性质的,培训中国球员固然有着友好交往的一面,但扩大影响、借机发展自己的足球产业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对为中国孩子和俱乐部双方牵线搭桥的商会或是公司来说,现在还看不出明显的利益所在,但无疑他们有着长远的打算。也许,他们将来会在中国的超级联赛或甲级联赛中申请成立自己的足球俱乐部,队员就由曾经在乌拉圭留学的孩子们组成。
姑且不管那些写进或没有写进协议的关于小队员将来出成绩的许诺会不会实现,本文所述的赴乌、巴大规模海外留学的训练与管理方式就与10年前有了显著的不同。
第一,这次在乌拉圭和巴西进行的都是开放式训练,俱乐部每星期至少有一次交流比赛,乌拉圭方面甚至还表示将来可以让孩子们分散到当地各个俱乐部当中去,与不同国家的小选手一同训练。而9年前的健力宝队采取的几乎是封闭式的训练,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这次选拔的队员平均年龄均小于健力宝球员,易于接受先进的足球理念和技术,真正做到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第三,教练将全部由南美当地人士担当,并没有像当年一样配备中国教练组,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留学。
第四,以培养球员进入世界一流足球俱乐部为目标。如果把目标只定在为中国培养球星,未必能够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第五,家长出资可以使孩子有一种紧迫感,他们幼小的头脑也许理解不了大道理,但他们明白花得是家长的钱,踢好踢坏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只有首先对得起自己才能奢谈更多,因此他们会加倍努力,从客观上会加快技术水平的进步。
第六,这次赴南美留学是一种长期行为,不是一锤子买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持续性。我们也许会拥有更多的李铁、李玮峰和李金羽。
还有一点就是应该把育人结合在踢球的过程当中。在小球员比赛、训练的同时,应该保证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并且组织大量的参观游览活动,让他们深切感受南美的体育文化,扩大回国后的生活出路。此外,在保障孩子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是必须的,万里迢迢并不是去享受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诚然,据乌拉圭当地媒体透露,在泛美亚公司足球学校中发生的事儿是存在的,而且最先就是由乌拉圭当地媒体披露才使得整个事件曝光的,主要问题在于校方人员的粗暴管理、不负责任甚至欺诈行为,使孩子们学习足球、当球星的梦想化为了泡影。不管孩子们与泛美亚公司的官司如何解决,但必须看到,目前整个的中国青少年赴南美或是到欧洲学习足球的潮流还是难以抗拒的,一块臭肉也坏不了一锅汤,看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中国足球事业发展到了今天,这种留学模式的应运而生,是一个崭新的尝试,也算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吧。它是体育,也是教育,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但不管怎样,我们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和重视,不断探索和完善这种模式,去创造一个让中国足球、商家和留学的孩子本身三赢的局面。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