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特教练“兄弟连”--“汤氏内阁”背后故事 |
|
|
2004年1月14日17:50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
|
变化无处不在。这是记者在昆明采访贝莱特春训期间,最直观和最深切的感受。从管理到训练,从老将到新人,现在的这支球队可谓日新月异,生机勃勃。
毫无疑问,造就这些变化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来自教练组的治军有方。团结就是力量。尽管这个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岁的年轻教练班子,并没有太多的带队经验,但他们之间的精诚合作,却真正把这个小集体紧紧地握成了一个拳头,也真正成为这支球队前进道路上的航标。
肝胆相照的“兄弟情”
汤乐普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自己的“老搭档”冷波。尽管退役之后,冷波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实际上,他却一直是汤乐普的左膀右臂,无论是担任预备队还是城运队的主教练,汤乐普的身边,总少不了冷波的身影。很多熟悉他们的人都说,汤乐普是肝、冷波是胆,这两个人天生就是要“肝胆相照”的。
其实,汤、冷二人算得上是真正的莫逆之交。作为同时代的球员,从少年时代开始,两人便在一起摸爬滚打,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小兄弟。此后,两人虽然为前途各奔东西,但兄弟之情却从未淡却。相互间的了解,相互间的信任,相互间的支持,是这对“黄金搭档”联袂踏上新征途的基石和动力。
守门员教练王维满的年龄虽然稍长几岁,但同样是当年那帮“足球少年”中的一员,在中国香港榆园队,他与汤乐普还曾是队友。为人忠厚、口碑颇佳、教练水平不俗,从这个角度看,王维满留任也在情理之中。
惺惺相惜的“战友情”
与上述两人相比,关正彬斜刺里杀出,多少有些令人意外。这位脸庞黝黑的东北大汉,有着东北人特有的憨厚与爽朗,而他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更是让人看到了这位老军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说起与汤乐普的渊源,关正彬哈哈大笑:“别看现在我是他的助手,当年,他还是我的徒弟呢。”原来,汤乐普刚进入沈阳部队队时,关正彬正是队中的主力前锋。此后,关正彬退役并留队任教,成了汤乐普名副其实的战友兼“师傅”。不过,选择关正彬,汤乐普的出发点显然不是这段“战友情”,他更看重的,是大关身上的敬业精神和特殊的军人气质。“这支球队需要什么?就是硬朗作风和浩然正气!大关就是这方面的楷模!”
对于汤乐普的这段高度评价,关正彬却是非常谦虚:“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青岛工作,球队现在的气氛真是非常好,令人很受鼓舞。我会尽我所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帮助汤导带领贝莱特打出好成绩。”
荣辱与共的“同僚情”
“说什么都没用,在这个岗位上,干好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让我们凑到一起的,决不是什么兄弟感情,而是大家对事业共同的追求。”冷波这样评说了自己的想法。的确,“兄弟”与“战友”的情谊再深厚,也无法抵挡职业足球的残酷,赛场上,只有成绩才是硬道理。
发生在贝莱特教练组的最大变化,就是“参与性”明显增强。在李章洙、国作金甚至更为遥远的金正南时代,助理教练的角色始终有些可有可无。除了带领球员做准备活动外,他们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分发训练器械和协助主教练做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但现在的贝莱特队中,助理教练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止这些,尤其在训练中,教练组成员没有主次之分。队员们在训练中一般都会被分为三组,由汤、冷、关三人分别指挥训练,这个改变所带来的最显著效果,就是几乎让每名球员,都能够得到教练员的悉心指导。
除了在训练中各尽其能,贝莱特教练组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按照汤乐普的说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多在一起商量,肯定会有更好的主意。每天晚上队员们休息后,教练组都会聚集到汤乐普的房间开会,针对当天的训练情况,共同制订和调整接下来的训练计划。等到上床休息时,往往已经到了凌晨两三点钟。
记者视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一支团结的球队,才有可能成为一支成功的球队,教练班子亦然。
从资历上来看,汤乐普领衔的贝莱特教练组,显然不足以与那些声名显赫的外教相抗衡,但感情、敬业和团结,却是他们独特的优势所在。很多人说,青岛足球这些年就是毁在“派系之争”,或许,在“汤氏内阁”的带领下,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不过,仅仅有团结还是不够的,汤乐普必须用足够的胜利为自己赢得资本,证明自己和“汤氏内阁”的实力。(晚报昆明今晨专电)记者张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