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世界杯小组赛最后的热身赛中国队与芬兰队业已结束,中国队以两个2:1战胜对手。此前,中国队一胜一平马其顿,让哈恩最终确定了主力阵容,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中国队的战术特点基本成型。但是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国队存在一些问题,以便在还有11天的备战期里加以解决。 实话说,对小组赛的主要对手科威特队的现状和中国队的自身实力,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底线,这一点已经清楚地表现在足球圈内外对此的认识和国家队的一系列安排上。换一句话说,小组赛出线应当是基本没有问题的,从备战世界杯的角度说,实际上我们现在就应当为日后的“亚洲决赛”做准备。当然,哈恩“屈就”足协的安排,为中国队更长远的利益做了人才储备,才有赵旭日、周海滨、刘金东等“毛小伙子”的入围。 备战大赛必须安排一些热身赛,作为一条规律,足协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必须强调指出,为2月18日开始的与科威特比赛,安排国家队与马其顿、芬兰的四场热身赛,总体情况看是不成功的,撇开哈恩最后敲定主力阵容这个因素,那就可以说是基本失败的。主要的因素是两队技战术含量低,其中以芬兰队为甚;另外,从风格上讲也毫无热身意义,既没有西亚强队技术含量,也没有韩国、日本、伊朗的强悍作风。在四场热身赛中我们看到,芬兰队力量强技术含量低,马其顿更是没有特点,我们可是为此安慰的,仅有确定主力阵容和提高自信心的功效,说明我们在选择热身对手上还明显缺乏经验。 目前哈恩的主力阵容已经浮出水面,尤其是“中轴”非常明确,中后卫的郑智、李玮峰(不知伤情如何),中场的肇俊哲、李铁或肖战波(尽管人们都认为他替李铁站桩),前锋张玉宁、郝海东。右路将出现孙继海、徐云龙搭帮,左路将由杨璞、郑斌联手的格局。 看到这个阵容,许多圈内外人士是不屑议论的,因为这是“业余”水平的,我们无须花欧元请外教来印证。但是这个阵容也有明显缺陷。 首先是有关海东的使用,从马其顿的比赛开始,海东更多地出现在前锋与中场的连接位置,与当年米卢使用祁宏的情况大抵相同。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举动缺乏明智。海东的年龄、体能都不能保证在世界杯预选赛这样的大赛中承受高强度、高质量的比赛。笔者可以预言,这将是中国队的“软肋”,尽管海东非常努力,但这并不是发挥他的特长,热身赛这样的比赛不能说明问题,海东的准确位置应当与另一名前锋张玉宁平行,寻找时机、吸引对手,甚至为张玉宁做球。如果小组赛对手真正了解中国队,采取压住海东,遏制肇俊哲和李铁,中国队三条线的连接将会中断,整个战术安排将毁于一旦。今天下午与芬兰比赛的下半场就是明证,还有与马其顿的第二场比赛的某些时段也是如此。 其次,中后卫的拖后问题。尽管李玮峰与芬兰的两场热身赛伤愈复出,在拖后的位置上表现不错,但其动作大、脾气火暴的缺欠似乎并不让人在大赛中放心,当然这是过去的“经验”,与此相反,他的队友郑智的稳定表现有目共睹。他们的位置可否调换,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教练的勇气。 第三,战术意图的贯彻问题。从年后的热身赛我们不难看出,四场比赛均有不同程度的战术思想不统一的问题存在。几乎是集中一段时间坚持中路渗透,或一段时间运用边路传中中路包抄。我们不知道是有意安排的锻炼队伍之手段,还是队员在场上看着办的。由于战术思想不统一,边路活跃传中时,往往中路跟进不力,浪费机会;中路渗透时,边路位置后移,不能形成合力。如果这是“风格”,大赛中肯定会出现队型保持问题、自我消耗问题以及无功而返问题。 中国队仍有多个位置和人员的精细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门将选择等等,这要靠哈恩慢慢悟道,当然小组赛不会有大的问题。 不能否认的是,不管对手的选择如何,通过年后的四场比赛,中国队的收获是有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主力阵容确定、战术基本成型、配合更加娴熟、体力充沛等等。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在此无须赘叙。(搜狐体育专栏作家夏智强)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