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国奥将士的每次关于“恐韩”的对话似乎都是滑稽的“三字经”,但其实大家潜意识里都清楚,越说不怕,实际上心中越心虚。我们把1992年看作是“恐韩症”的起源,但所有的当事人在赛前都不承认,徐根宝说“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戚务生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谁还怕谁!”霍顿因为语言和性格的缘故没说什么,但那一届尽是大腕球员,他们都信誓旦旦。如今,恐韩已经成了定论,沈祥福还是坚持说,“那是你们说我们怕”。 新的战斗明天就将打响,国奥队一直在坚持放下包袱,越是坚持似乎越是证明了一点——包袱是存在的。 恐韩有没有“症”?有病才会请医生,丁雪琴阿姨就是国奥一直作为武器之一的心理医生,这至少证明了国奥已经承认队员在心理上有问题。沈祥福一直低调行事,很少发什么豪言壮语,但临近大赛了,他开始一反常态地“雄起”了,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意为之。“我们是历史上最强的国奥队!”言外之意是——“前任不能完成的事我能完成!” 在2000年的亚青赛上,当年的这两支国奥队间直接对话的结果是中国队1:0小胜而挺进世青赛。这虽然是二十年来中国男足与韩国队交手中惟一的一场胜利,但在国奥队的心理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很可能成为明天比赛心理的关键,“以前能赢,现在也能!” 从体能储备和队伍磨合的程度来看,国奥队已经走在了韩国队前面,更为重要的是,这届国奥坚持的是打整体而不依赖球星,不会因为一两个尖子球员的发挥失常而束手无策。 韩国队最近学起了中国足球的一套,开始看爱国电影和唱爱国歌曲,就像中国队当年面对国旗宣誓一样,把气氛弄得很凝重。据说,随着比赛的临近,韩国队也开始“恐中”了。 国奥队却反之,从最后的毛家湾集训开始,除了杨一民的一次动员讲话和王圣的一通回归检讨外,老记们诧异地发现,国奥队内的环境宽松多了。手机不再收了,电脑也让队员放在房间里,即使来到汉城,也没有反对队员租手机等举动。沈祥福是米卢最欣赏的弟子,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这突然发生的变化——大赛之前让快乐代替恐惧。虽然这一切做得都有些刻意,但让敌人去紧张总比自己紧张好。 明天,令人注目的中韩大战就要打响了,国奥队把“恐惧”包袱扔给韩国队是否成功?到底是国奥队“恐韩”,还是韩国队“恐中”,比赛后我们便会得到答案了。 (本报韩国汉城专电) 记者 王印毅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