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韩梦魇被1秒钟继续 李章洙:本来可以打平 |
|
|
SPORTS.SOHU.COM 2004年3月4日09:36
足球报
|
|
记者李承鹏汉城报道深夜,汉城气象台提醒市民及外国游客:3月3日,气温-6℃至-2℃。杨一民、沈祥福将“抗寒”用纪律形式传达给每一个队员。“上岩”体育场的这场战斗就是在-3℃中进行的——虽然杨一民动员会上吼出了“必胜!加油!”;虽然沈祥福也有一句“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现在也等不及了,放手去搏吧”;虽然吴坪枫鼻血都拼出来了,于涛腿都拼瘸了,但王栋那个一秒钟的失误仍然宿命般地续写着26年的“恐韩”家谱。
三件奇怪的事
3月2日晚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汉城气象台预报了次日最低温度零下6摄氏度,最高温度2摄氏度;第二件事:“上岩”体育场由于设计原因,南边的半场因有阳光照耀草坪正常,北边的半场却出现“冻土”现象;第三件事:金镐坤在中午就对中国记者预测了中国队的首发阵容,而且这与沈祥福的实际排兵惊人地一致。
对于第一件事,杨一民、沈祥福下令全队“抗寒”,不准随意走出寒风凛冽的大门外,必须穿上羽绒服,并开玩笑:“明天我们要双重抗韩”;对于第二件事情,因为中国队准备把下半场当成“克韩”的重点时段,所以在挑边时,特意在下半时把场地良好的南边当成进攻区域。而曹明也被安排在这个时段上场。
至于第三件事,大家都没有过多去议论,这正如祥福赛前所说:“现在双方都没有什么战术秘密,一切只有等到比赛之后才知道。”当晚的会开得很深很细,一个队内人士告诉记者:“细到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队员每一根草……”
3月3日这天果然很冷,汉城这个季节特有的东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在人脸上,隐隐作痛。11时,中国国奥被要求“下楼去走走,透透气,但一定要注意保暖”,门外,有专人查看队员的穿戴。
16时,全队在三楼餐厅召开“战前动员会”。沈祥福宣布了教练组殚精竭虑拟出的战术方案和人员组合,仅预案就有四个,而胡兆军果然被身体更强壮的王栋取代了至关重要的后腰位置。然后沈祥福说:“组队4年多了,我们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现在也来不及等了。”他的意思是中国国奥已竭尽所能训练了所能训练的所有技能,当然还有不足——但希望队员不要想太多,放手一搏吧;杨一民则简短有力地吼了一声“必胜!加油!”21名队员跟着便狼一样大喊:“必胜!必胜!”震得屋子闷闷作响。
看台上挂着“恐韩症”
前夜,车范根曾在席间笑着证实这句话已成为韩国市井的一个新“舶来语”,其发音类似“攻寒症”。“上岩”体育场已没有了2002年时的喧嚣沸腾,但当两万名韩国人在看台上喊出“大——韩——民——国”时,还是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
队员们走出屋子时脸色都涨得红红的,眼睛里散发着年轻的激情和理想的光芒。有人问胡兆军:“最近情绪不好吧?”胡兆军说:“没有不好。”
大连籍队员第一批下楼,安琦耳朵里正收听着MP3播放的《英雄》。我突然想起,这曲子在中国打叙利亚前两个小时他也听过。吴坪枫最后一个跑出来,他流鼻血了。
杨一民这位分管国家队事务的副主席这次准备得极为充分,“对工作总是从专业角度抓得恰如其分。”人们都这么说,出发前他是有信心的,他说:“我在网上看报道,大家对国奥的前景都很看好嘛”!——
17时10分,“抗韩”的国奥在寒流中向“上岩”前进。
韩国队有两件不爽的事情:一是“上岩”几年来从未有一支韩国国字号队伍取胜,但场地已不可更改;二是韩国国奥的新版“耐克”球衣已让90%的球迷坚决反对,这款球衣被反对的理由是:“号码外有一个圈,看起来像华克山庄筹码,像交通限速标志,让人觉得跑不快;2月份正是穿着这款球衣输给日本队。球迷们在网上表决韩国队必须穿回2002年款的球衣,但直到下午人们才发现,韩国国奥还是穿着那款像“筹码”、像“限速标志”的球衣。
赌博公司的赔率从上午的“让半球”到了下午的“平半”,韩国受让,证明看好中国队。
“上岩”体育场已没有了2002年时的喧嚣沸腾,但当两万名韩国人在看台上喊出“大——韩——民——国”时,还是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
17时30分,两看台上赫然挂出三个白底黑字:“恐韩症”;前夜,车范根曾在席间笑着证实这句话已成为韩国市井的一个新“舶来语”,其发音类似“攻寒症”。
由于天气实在太冷,中国国奥在赛前热身时加练了一小会儿“抢圈”,安琦和杜威第一个走进“上岩”内场,看不清是否在回忆2002年6月14日的事情。
一秒钟的宿命抓住王栋
沈祥福的一个“高人”朋友昨天下午专门从国内打电话到汉城:“祥福,今天你在场边一定要记住一条规矩——三分站,七分坐,记住‘三七开’啊,这样才能给你的球队带来好运,切记!”
一件让中国国奥吃惊的事——韩国队16号崔兑旭并没有在首发名单里,而金镐坤在拿到中国队首发名单后,与助手耳语了一下,但表情漠然。
这场比赛的进程可以用这样简单的话来叙述:中国队用89分钟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想法,但只用了一秒钟便颠覆了全部的血心,主角是王栋,一个本不该成为主角的人;另一个主角是曹宰榛,按车范根的意思是注定要成为主角的人。
虽然外界赛后对沈祥福的“保守”、“只守不攻”猛然批评,但上半时45分钟是按照沈祥福本来的想法在进行,下半时后半段韩国队已渐渐出现金镐坤担心的体力问题,就在丢球前七八分钟,中国队甚至还有两次相当好的攻门。
然而——悲剧或者是喜剧的发生就在一秒钟,事后徐亮骂:“靠!本来不应该这样的,前头控不住球啊,那个球也没办法了,其实本来就可以战术犯规的,唉!”
王栋在赛后穿越长长的大堂走回房间时,面无表情。其实没有任何人责怪他,他很尽责,但“一秒钟宿命”像个章鱼永远要抓住中国队某个倒霉蛋,这次是王栋。
场面——和以往很多次中韩历史幻灯片一样,韩国队员像水银一样活跃,中国队员像木偶一样呆板,韩国队攻、再攻、再再攻——然后是20年来惊人雷同的结果,红蓝色的狂热拥抱,白红色的失落无奈。
沈祥福的一个“高人”朋友昨天下午专门从国内打电话到汉城:“祥福,今天你在场边一定要记住一条规矩——三分站,七分坐,记住‘三七开’啊,这样才能给你的球队带来好运,切记!”
不知祥福是否真的听从了朋友的劝告,反正这场比赛他一反常态地镇定,从时间上看真的接近“三分站,七分坐”。
然而天意难违。沈祥福从场内到场外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事情,最后还是无法改变自1978年车范根制造出来的宿命,他说:“该做的都做了,该改进的也改进了,但队员就是要失误,就是要紧张……”
有必要用李章洙的话来总结一下那个生于第82分钟的进球:“金永光很好,他的手抛球发得又快又准,崔成国也很好,他的带球又快又聪明,然后球进了——其实这真应该是个平局。”失球是很突然的事件,就像谁都知道李章洙的话有些言不由衷。
沈祥福走进更衣室时说:“第一场比赛输了,但我们还有以后的比赛,回去好好总结。”像一次对队员的安慰;而杨一民说:“我们还有5场比赛要打,谁也说不清最后的结果。”
一个声音从看台上突然传来:“攻寒症”——让中国人羞愧间有种想莫名发笑的感受,回头望去,是三两个斯文的韩国学生。
天寒、地寒,不如心寒,恐韩、抗韩,无法胜寒。
笑容都是苦涩的
徐亮和曹明被指派下来和记者聊天,20多个记者像蚕食一样包裹着这两片桑叶,场面很残忍。曹明每句话都要先思考好几秒钟才敢回答,而徐亮不停地摸着他的平头,发出“沙沙”声。
杨一民从赛场回来,走进酒店的第一件事就是“记者们,等会儿我们一起聊聊,和沈指导一起,还有队员们”,这时候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勇气的,虽然“宵禁”、“切断通讯”的命令都是他下达的,但在比赛后他仍有勇气和魄力面对媒体——这是和以往任何一次输给韩国后惟一不一样的地方。
队员们拎着比赛服走进酒店时,仍然没有传说中的沮丧,代替这帮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的表情是一种空泛,一种从一个世界被拎到另一个世界的猝然。
杜威已是第二次兵败“上岩”了——他左颊上有一块硬币大的淤肿,不知是不是3天前向他发出挑战的曹秉局撞的;安琦也是第二次兵败“上岩”——除了因场地冻土变形弹起的那记球让他脱手外,他表现不错,他想飞快地闪进电梯,但里面已被更快闪进的队友们金枪鱼般塞得满满的,只好接受记者们缠问;王建英也是第二次兵败“上岩”了,这个对事业精忠得无以复加的人想对记者们笑笑,但笑得青涩迷惘。
——徐亮和曹明被指派下来和记者聊天,20多个记者像蚕食一样包裹着这两片桑叶,场面很残忍。曹明每句话都要先思考好几秒钟才敢回答,而徐亮不停地摸着他的平头,发出“沙沙”声。
其实没有一个队员是错的,包括王栋。
李章洙穿着一身灰色风衣现身大堂,这一天他是开了400公里车从全南赶到汉城观看比赛的,他的表情总让人觉得和他的汉语发音一样有种难测底细的神秘味道。
他说:“本来可以打平的,太突然的进球,金永光手抛球很好,他是我的学生”——又是一个学生,由李章洙的学生发起反击,由车范根的学生终结比赛,两个在中国执教过的韩国人真的很会教学生!韩国人就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遗传着某种血统,续写着某本家谱,从1978直到2004,也许还有永远。
杨一民和沈祥福在大堂一侧接受完了记者们的采访后,在幽幽暗暗的走廊里忍不住问祥福:“当我们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都努力去做过后,当每次失败都是由于一个极细微的失误造成后——事情怎么办呢?这是不是一种宿命?”
祥福苦笑,笑容像火星一样闪过他苍老的脸。无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