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6年起的近30年来,考比伦杯的争夺战,中国乒乓球女队只在朝韩联队手里输过一次。当夺冠已成家常便饭,所谓的前瞻和总结,也不免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但是多哈一战,使这种总结有了一点警示的意味,因为这一次,中国女乒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威胁,也暴露出了问题。 霸气衰退 中国女乒的霸气,我们在邓亚萍和以前的王楠身上常常看到,但现在却越来越少了。连同决赛,王楠打了7盘,输了1盘,有3盘是以3比2勉强拿下的。如果说王楠的霸气正在消退,那么在被视为中国女乒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张怡宁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霸气还没有形成。中日一战,张怡宁在决胜局8比3领先的大好形势下,顶不住对手的冲击,证明她的心理依然不够成熟。 用人保守 中日一战,中国队派出了全部由老将组成的阵容。这种用人思想的结果是,在决赛之前的6场比赛中,王楠、张怡宁均打了5场,李菊打了4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队输掉的三盘比赛,恰恰是输在了她们的手里。而今天的决赛,中国女队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派出了16岁的小将郭跃,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个布阵仍难说是恰当的。用小将而不用李菊,完全正确;但是牛剑锋此前三战皆捷,而郭跃只打了一场比赛,一样是锻炼新人,用牛剑锋比用郭跃更保险一点。可以说,中国女乒在应该锻炼新人的场次中过分倚重老将,而在至关重要的比赛中却又冒了大的风险。 准备不足 中日比赛之前,中国队副总教练陆元盛曾坦言:“日本选手有些跟我们都没怎么碰过。”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并不怎么了解对手”。当中国女乒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于朝鲜半岛,日本女乒的力量却在悄然增长,并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反观中国香港、日本等队对中国队的了解,可以说了如指掌。中国香港队就不用说了,而日本队几名队员长期在中国打球,甚至还懂中国的方言。 多哈世乒赛后,欧洲彻底退出,世界女子乒坛的争斗成了单纯的东亚“地区性冲突”,但是中国女乒的压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大了。朝鲜队此次没有参赛,但釜山亚运会上,她们的表现让人记忆犹新。韩国队没有打入决赛,但金景娥连挫冠亚军队伍中的王楠、帖亚娜两大绝对主力,实力之强谁敢小看?更重要的是,日本队和中国香港队迅速崛起,锋芒直逼中国队。而且这两支队伍都比较年轻,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她们与中国队的竞争将长期持续下去。 古人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长期位于顶峰,很容易让人斗志消退,甚至忘记对手的存在。当我们放眼世界踌躇满志的时候,危机却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中国女乒应该居安思危了。(多哈3月6日专电) 本报特派记者黄罕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