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千帆报道 本周末(3月21日),首届中甲联赛即将拉开帷幕。过去的甲B联赛门庭冷落,改头换面后的中甲似乎看不出有明显好转。
漫长的赛程,国字号的阴影
17支球队,34轮比赛,首届中甲至少在规模上是史无前例的。从3月21日到11月27日,联赛跨过了整整8个多月,有些消极影响肯定难以避免。一方面,过于密集的赛程使得各队压力骤然加大。除间歇的7、8两个月外,其他6个月每星期都有比赛,而且有7次是一周双赛,如果再加上足协杯,可以说球员们都成了“比赛机器”。这种情况下球员伤病易增多,比赛数量多质量却难有保证,对球迷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
另一方面,中国球员已经习惯于联赛在9月底或10月初结束,休息几星期后于11月再在南方找一个温暖的集训地过冬。可今年的联赛将一直持续到11月底,此时北方已是深冬时节,以往饱受批评的“冰雪之战”难以避免;同时赛季结束得太晚,留给球队备战下赛季联赛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到时肯定会引起不少矛盾。
同时,本赛季中甲的仓促开局也使各俱乐部的准备工作有些措手不及。从2月28日公布赛程到3月21日开战,其间仅有三个星期,许多俱乐部满以为联赛4月份以后才开始,现在大部分外援都没有定下来,甚至部分球队的主帅都没有着落。在国奥输球后,3月中国足坛一片阴影,再加上中甲中的国足、国奥、国青球员全部不能归队,此时开战的中甲更是难有人气。
窘迫的生存,艰难的德比
由甲B到中甲,各俱乐部的生存处境并没有根本改观,很多球队反倒有恶化的趋势。青岛海利丰去年在苏州创下一场球几十人观看的纪录,今年无奈将主场迁回青岛,但面对同城对手贝莱特队的挤压,生存空间更加有限;甘肃天马打一枪换个地方,今年将主场换到了广东东莞,可加上广州日之泉、深圳科健和珠海中邦,今年的广东居然有了4支中甲球队,几乎每隔两轮就有一次“广东德比”。广东一向球市萧条,去年三支球队上座率一般都只有几千人,天马再想去分一杯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广东容下四支中甲球队并没显太吃力;倒是“西安德比”如今更加艰难。虽然勉强暂时解决了主场危机,但窘迫的经营让两队都有揭不开锅的感觉;第9轮以后的主场未定,它们的招商现在近乎空白,国力老总王珀还在为去年欠下的安保费而自责。“南京德比”情况稍好,但在当地人脉极深并且决心冲超的舜天队映衬下,有有队的处境仍然显得局促。
其实中甲大部分球队的经营状况都不佳,至少比起甲B时代没有明显改善,而中国足协连中甲主赞助商都没找到,也可看出现在的经营环境。西安安馨园、青岛海利丰、甘肃天马、南京有有等只是缩影,这种困境球队还不少,今年有可能出现一个较为庞大的保级队伍。而由于17支球队之间渊源复杂、关系混乱,保级大战可能会出现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失宠的洋帅,“缩水”的洋枪
今年中甲另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往年庞大的外籍教练团不见了,只剩下两名老外:五牛队的舒姆和建业队的尼科里奇。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钱的原因,因为请外籍教练加上其助手及翻译都花销较大;但更主要的是,中甲已经越来越不相信洋帅。最近几年洋帅在甲B成绩都不佳,几乎所有的洋帅都难逃半路下课的宿命,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对教练来说,适合中国“国情”比水平更重要。所以,意欲冲中超的江苏舜天第二次辞退了乌克兰教练廖萨,而将宝押在了迟尚斌和李晓光身上;相反,今年请了洋帅的五牛和建业却并不被看好能冲中超。事实上,在中国足球圈中有一定资历和人缘的土教练均成了抢手货,顶着国字号光环的迟尚斌、高洪波、马良行、麦超等自然不愁工作,而那些有过甲A经历的如裴恩才、朱波等也有人主动送上饭碗。
外援方面,虽然中国足协将今年的外援上场人数从3人缩至2人,但各俱乐部似乎也少有“精品”意识,目前的洋枪洋炮们很少有令人叫好的。目前甲B总共定下了20多名外援,像巴依切蒂奇、埃默森、埃迪瓦多、达科斯塔等甲A弃将还是最有影响的,其他众多陌生的洋面孔让教练们自己都不满意。一位教练对记者表示:“今年春训期间经纪人推荐的好外援少,俱乐部又不肯花大价钱到国外买,只好就现在的这些将就了。以后随着联赛开始,有机会再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