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周文渊:病原体--足球GDP崇拜症 |
|
|
SPORTS.SOHU.COM 2004年3月26日09:50
体坛周报
|
|
权力磁场中不可抑制的官本位冲动
随着韩国人有惊无险地战胜马来西亚,中国国奥的雅典梦连理论上的可能性将不复存在,中国足协糜费巨大、轰轰烈烈的奥运战役将彻底死亡,若3月27日不能战胜伊朗队的话。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足协在这支国奥队身上作了一笔完全无效的投资。无从知道国奥队组建4年,由中国足协直接拨备的投资是多少,这倒不是因为足协刻意保守“商业秘密”,而是在“一切服务国字号”的既定方针下,有关方面对国字号球队的开销似乎根本没有预算和决算概念。
更无法清算的是,由于足协一味豪赌出线,而转嫁到中国足球其他主体上的那部分外溢成本和长期债务。比如武汉和长沙两大赛场莫名其妙遭受的商业风险;比如由于被长期无偿占用国字号球员,而导致申花和实德开发亚洲俱乐部赛事商务市场时的严重减值;比如年复一年地为国字号比赛“让路”,对职业联赛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有形和无形的巨大损害,显然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天文数字。
人们很不理解,在中央已经决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破除GDP崇拜症,不再刻意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是讲究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足协何以仍然如此迷恋出线足球,并以此为一切工作的准绳,为此不惜牺牲国内足球的发展基础、资源储备和整体环境?究竟是什么幽灵迷惑了这群人中精英的灵魂,让他们看不到再简单不过的常理,和再简单不过的违背常理必遭报应的常理?
幽灵,是这片土地上无所不能吸纳的权力磁场,和处于这个磁场链条上的当事人无可抑制的官本位冲动。中国足协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政府功能部门,过于强烈的“国家干部”意识使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沾染上那些官场恶俗。既然奖牌是考核体育官员政绩的最硬指标,而要有奖牌首先要有参赛资格,即出线,因此中国足球就沦为了出线足球。不仅是世界杯,不仅是只是U23青年队参加的奥运会,也不仅是女足奥运出线,连亚洲杯、亚运会也“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看到,尽管屡战屡败、尽管各支国家队的现状极不理想、尽管国内足球亟需休生养息和理顺关系,中国足协却非常热衷于参加和申办各类国际大赛,在日本、沙特等国日益淡化亚洲地区性赛事的背景下,我们却喊出了要办一个“最好”的亚洲杯的口号。
官本位冲动导致怎样的饮鸩止渴
具有极大负作用的GDP崇拜症反映着官场恶俗链:即政府官员强烈的政绩诉求造就了GDP崇拜症,营造GDP高速发展的政绩必然导致各地争先恐后地盲目上项目、引外资和融资,最后,为能够上项目和吸引外资,只能以资源消耗、出让市场,甚至违背政策法律为代价。让我们来看看,一旦跌入权力磁场,具有无可抑制的官本位冲动的中国足协多少聪明人,是怎样来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的。
阎世铎先生有句名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言非常正确。谁都知道联赛是一国足球的根本,可中国职业联赛的地位是世界上最为卑微的,在出线足球的挤兑下,联赛“让道”已经成为中国足球一种常态,而不是特例。本来,人们还对新生的中超抱一线希望,可是,看到中超居然要为U23国家队的比赛——而且还是预选赛让道,就明白中国足球确然已经走火入魔。
尽管出线足球一再遭到重创,但已被磁场洗脑的决策者从来不会检讨其中的理念和体制之误,而是认定赌注不够,于是豪赌的规模越来越大,举措也越来越富有“创意”。王俊生虽然一直抱憾“就差一次出线”,但其极限也就“让道”而已,阎世铎则不然,他敢于挑战世界职业足球运动的基本底线,比如动辄祭出暂停升降级的重手。阎世铎上任来,足协一再颁布禁止引进外籍门将、减少外援人数、每场比赛必须上两名U21球员和只能有5名1979年前出生的球员(女足联赛)等土政策,同时国字号球队的管理也越来越具有暴戾的气息。
如此痴迷于出线足球,国字号球队却越来越不争气,导致足协不断加大豪赌的赌注,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中国足球职业化、市场化改革迟迟不能深化。豪赌既需要集权,更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投入,我们知道,随着职业足球的兴起,国家早就停止了对足球的行政拨款,中国足协却是各个体育项目中最有钱的部门,其最大的收入来自甲A联赛的冠名赞助,以及延伸出的对国字号球队的赞助。尽管有关人士一再声称很多钱用在了女足和青少年足球运动中,但谁都知道国字号球队才是花钱大户。
所以,足协必须牢牢把握住职业联赛的管理经营权,以及相应的收益分配权,否则豪赌就难以为继。这个钱袋子还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随时支取。因此,尽管甲A联赛和中国之队的经营权若承包给国际专业公司可能获得更多的回报,但那些公司又是合同又是国际惯例的牵制令足协不胜其烦,不如让自己人来搞,即使从沈家军到汉家军一再抱怨热身赛既少又烂。
悲剧轮回久了就成了闹剧,闹剧的不断轮回,更见其中人事之悲。武汉冷雨下的5万球迷的眼泪告诉我们,中国足球决策者责任的承担,无可避免;但20年来中国球迷眼泪的轮回告诉我们,幽灵一日不除,换谁上来,结果都是重复悲剧! 作者:周文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