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小组而言,中国队的胜利宣布伊朗人也死了,它意味着半场结束的时候,整个比赛已经提前进入漫长的垃圾时间。到底是值得庆贺的,我们第一次拿出不垃圾的踢法,就赢得了第一场垃圾比赛。 总是可以赢得一些轻量级的甚至无关痛痒的比赛,在这一传统特点的发扬上,沈祥福的嫡系部队依旧没有让我们失望。 首先应该感谢武汉的球迷,他们以那种几乎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证明着中国也不缺乏非功利的对足球的深爱,于是这些人也有资格尽情享受足球的快乐——胜利这时候真的比出线与否更为珍贵。当然,值得喝彩的,只是比赛本身。 上届国奥主帅霍顿在差不多相同的情境下说,我们还活着。现在我们可以大声重复这句话了——活下来的不是进军雅典的可能,而是这一代人在亚洲继续把足球踢下去的理由。“这是中国历史上整体实力最强的一届国奥队”,即使在最沮丧的“3·20”之夜,我也认同沈祥福的这一基本判断——当然,前提是抛开那些恼人的非技术因素。 最强的一代遭遇最尴尬的命运,总要有人站出来负他该负的责任。 这场球被认为是荣誉保卫战,这没有错。但奇怪的是,它更被当作沈祥福保卫战,阎世铎保卫战。赛前得到的信息是,国奥的胜利与否成为中国足协高层权力斗争的砝码。它成了阎主席的决斗日。如果3比1的分数真的完成了这样的使命,那实在是对中国足球莫大的讽刺。 一个必须一针见血指出的原理是:对伊作战胜得越是酣畅淋漓,越能充分证明教练组和中国足协的低能。 血性,灵感,信心,技巧……球员们终于洗刷了屈辱,证明自己什么也不缺,那么真相已经再清晰不过地凸现:他们最缺的是科学、理性的管理和指挥。中国这批年轻人,其实从来就没达到超白金的高度,但也确实不曾没落到“废铁”一堆的地步,他们的日渐平庸绝对不能由他们自身承担全部责任。就像全国都在反思的马加爵事件,没有任何青年的人生轨迹是孤立完成的。 对亚洲宿敌伊朗的完胜,让我们终于不至于对自己热爱的中国足球彻底绝望,那么为了不让这点可怜的信心不再被轻易蹂躏,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继续问责管理层,而且是更理直气壮地问责。聊以自慰的胜利,它不应该成为昏官庸才抓到手里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应该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赛刚刚结束,我们已经看到,有人在围着一块遮羞布欢呼,有人在拿着它四处招摇,如果让阎世铎们借尸还魂,那么昨晚的胜利将仅仅是两段噩梦间的一段短暂间歇。 官僚们,现在依旧是中国足球之严肃思考时间,请不要舞动着一块遮羞布干扰我们的视线。 ■关军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