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为国字号效力绝对没有“钱途”
但选择离开不完全因为待遇
伤病困扰、实力不济成为堂而皇之的理由
但实际还是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在作祟
■本报记者陈曦
大敌当前,突然听说又有国脚主动要求退出国家队,深感震惊之余对国足此次冲击2006德国世界杯几乎失去了信心。不是因为比赛的胜负,而是有些球员在对待“国脚”这个称呼时所表现出来的懈怠之情,让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人心灰意冷。
笔者清楚的记得哈恩在第二次集训期间,遭遇众多球员抱病休息的境遇,哈恩甚至连一场对抗赛都无法安排,原先设想的“完美集训”变成了天天恢复调整。解散前,憋了一肚子火儿的哈恩向众国脚扔下一句硬邦邦的警告:“以后要是谁伤没好利索就不要再来了,国家队不是疗养院,时间宝贵耽误不起!”在这之后,国字号球队掀起了整风运动,阎世铎在多次讲话中提及国家队成员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一旦发现球员在思想上有问题,将立即被清理出国家队,同时还严厉地提出了“杀无赦”三个字。随后中国足协又颁布了《关于男子国家队及队员与联赛若干问题的规定》,目的就是在充分保障国脚利益的同时加强对国脚的管理力度,给大家上上紧箍咒。在这项“大棒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个人因诈伤拒入国家队,将禁赛、禁止留洋;如是俱乐部行为,将每次扣罚1至6分联赛积分。而这所有一切手段只为一条原则服务,那就是严厉要求国脚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文件下发了不少,阎头儿讲话的次数也不少,但实际效果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脚自身的缺陷,也有组织者并不专业的管理手段所造成。中国足球职业化10年以来,联赛体制职业化了、球员待遇也职业化了,可就是球员的个人素质还没有职业化,甚至还不如计划经济体制下球员的表现。难怪一些老国脚一提起现在的球员就一个劲儿摇头,“和我们相比他们差远了,一点儿也不敬业……”一些国脚并不把入选国足当回事,而类似“进不进国家队无所谓”、“不进国家队照样赚大钱”的怠工思想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支队伍的作战能力。从哈恩接手国足以来,至少有六七名能力不错的国脚离开了国家队,虽然原因各不相同,有主动申请的,有因伤淡出的,还有被教练弃用的,但归结起来都是因为球员自身心态的原因。当然国脚的待遇的确不高,的确不如在俱乐部实惠,但是难到只有“待遇”才能体现一个球员存在的价值吗?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看不懂中国足球的人们。
除了球员缺乏敬业精神外,中国足协在对待国家队以及整个职业联赛的思想上也存在很大误区,间接导致甚至纵容了球员们的行为。在接手中国队后,哈恩始终在抱怨一件事情,他现在做的并不是一个国家队教练应做的工作,相反很像一个俱乐部的主教练。起先哈恩对中国队能有如此多的集训时间而感到庆幸,之后他就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一来长期集训使球员心态发生很多变化,二来他承担了很多俱乐部教练的工作。在其他国家中,大赛前的集中训练最多只有3到5天,主教练将根据对手情况灌输战术安排,而球员的身体训练都应该在各俱乐部完成。而中国队的情况恰恰相反,哈恩要花很多时间训练体能、调整状态,真到了战术训练就没有多少时间了。究其原因,足协并没有真正理解“水涨船高”的原理,只顾强调国足训练、国脚心态,而忽视联赛质量和俱乐部的训练水平,才是导致国脚状态低迷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