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李昌镐性格内向,属于“甲壳类”性格。一来似乎天性如此。二来由于年少时师从曹薰铉九段,从入段以后到称霸天下之前一直是在长辈的光环下长大。受这一特殊环境的影响,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在重大的比赛结束后,他很少、也难以开口讲话,因为他的对手大部分是他最尊敬的老师。 继老师曹薰铉九段之后,李昌镐是围棋史上入段最小的职业棋手(1986年11岁入段)。4年后,他就开始向曾三次平定天下的伟大老师的权威发起挑战。在向最高峰挺进的这段时期,他不可能找到可以随随便便进行沟通的同龄人。在长辈的光环下,他只能小心翼翼地思考、讲话。他没有机会敝开心扉,把内心世界展露出来,这是因为他太早地超越了自己的同龄人。他的性格同明快活泼的同龄人相去甚远,属于时常忧郁的甲壳类。但甲壳类动物厚厚的外壳下有比任何其他类动物更柔软的肉。李昌镐就是这样的人。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1991年,李昌镐和依田纪基分别代表韩日两国的新锐棋手进行五番棋的决战。事实上,这是韩国的第一高手在同日本的新人王进行决斗,从这一点来说,不管胜负的结果如何,都对韩国不利。 尽管许多年过去了,但这件事在我的脑海里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很多人对策划这一事件的人感到相当愤慨,认为这是让韩国的第一高手帖上新锐代表的标签同日本的新人王进行比赛。而策划方则认为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恬不知耻的借口。记得当时报纸上登载了一篇文章称:要想成为真正的最强者,就应通过这样的国际比赛来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如果回避挑战,就不是职业棋手的正当姿态。 1991年2月2日,在汉城绿蒂饭店三层雅典娜花园,在进行了一上午的激战后中午封盘休息,休息时间从12点30分到1点10分。对局室旁边有一个可以把庭院风景尽收眼底的休息室,事情好像发生在12点50分到1点之间,当时我打开门进去一看,李昌镐就站在窗边朝庭院的方向望去。 也许是暂时摆脱了激烈的战场,把一切胜负抛到九霄云外,完全被外面的风景陶醉。望着他的背影,我心中立即产生了想把此情此景永远留在镜头里的欲望。同时还想了一个“16岁的胜负师忙中闲”这样的题目。就在我对好镜头的瞬间,他转过身来,脸上的表情至今还历历在目。他眼角周围的肌肉抽动着,当然,那决不是因为我妨碍他休息而表现出来的恼怒。 他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虽然这里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休息室,但在重新开始比赛之前想独自呆一会儿。但又不知如何拒绝突然打开门进来、年龄比自己大两倍的记者。也许正是瞬间掠过脑海的种种想法,使眼角的肌肉抽动起来。最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口中吐出低沉的声音。 “我...对不起,想独自呆一会儿...” “哦,那...对不起!” 坦率地说,我感到惊惶失措,红着脸慌忙退了出去。看来我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其实他一直都没有从激战中摆脱出来,更没有欣赏外面风景的闲情逸志。虽然他是入段5年、年仅16岁的新锐,但俨然是韩国的第一高手。“作为韩国的第一高手必须战胜日本的新人王”,因为比赛的胜负事关韩国的自尊心。他的肩上承担着太大的压力,极度的紧张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 李昌镐最终以1:3败北,胜负的结果可以完全由李昌镐自己承担,但是,让他背上“因为是韩国的第一高手,所以必须战胜日本的新人王”的包袱,这又是谁的责任。 试想一下,如果是现在的新锐,发生了上面的情况会怎么样呢?如果是李世石、崔哲瀚、宋泰坤,是堂堂正正地应战,还是带着对胜负无所谓的态度参加比赛。稍微一想,比较本身是可笑的,因为李昌镐夺得第一个头衔的年龄是14岁(1989年KBS围棋王战),而在LG杯世界棋王战中击败李昌镐一下子成为明星人物的李世石17岁才夺得了第一个头衔(2000年倍达王战),崔哲瀚是在18岁(2003年天元战),在富士通杯半决赛中战胜李昌镐的宋泰坤是在17岁(2003年KBS围棋王战)。 不要说那不过相差了3、4年,要知道李昌镐在李世石和宋泰坤夺得第一个头衔的年龄时已经夺取了世界大赛的冠军(1992年17岁东洋证券杯),在崔哲瀚夺取国手的年龄时,在国内的16个棋战中均取得了一次以上的冠军,并创造了在13个棋战上同时称霸的纪录(1994年19岁)。 根本不能进行比较。李昌镐是在令人窒息的长辈的光环下孤独地成长起来的,而现在的新锐们是在没有代沟的同龄人中间长大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完全不一样。天生的性格不同、环境不同、成名的年龄又不同,李昌镐和新锐们性格迥异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敏儿)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