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橄榄球,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在美国“超级碗”赛场上带着头盔、身穿护具的球员,激烈地拼抢,横冲直撞。这样高强度的对抗在很多人看来是“野蛮人的运动”,和中国人谦和温良的性格格格不入,殊不知那只是美式橄榄球留给人们的片面影响。在世界橄榄球大家庭中,有美式、英式和澳式之分,真正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不是11人制的美式,也不是10人制的澳式,而是有7人制、10人制、15人制之分,最大特点是只能向后传球的英式橄榄球。我国的橄榄球运动走的正是这种对抗稍缓但趣味更强的“英式路线”。
1994年中国大学生橄榄球协会成立,这被视为橄榄球“落地”中国的标志。10年过去了,橄榄球始终未能摆脱“大学生”的标签,除了在青岛地区的两所中学和为数不多的部队中开展外,绝大多数橄榄球运动员是在校大学生,系统参加训练的有100多人,加上业余队员总数不超过300人,裁判20多人,教练员只有10几人。“橄榄球在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太慢了!”中国国家男子橄榄球队教练郑红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遗憾地说。
“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是对橄榄球的投入太少,如果能得到足球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经费和支持,我们肯定能拿到亚洲冠军!”郑红军教练介绍说,“目前我国橄榄球的水平在亚洲最好能排到第四、五名。日本和韩国实力最强,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队水平稍次。不过这和10年前的大比分落败比起来有了很大进步,已经初步具备了和强队抗衡的实力。”
郑教练说出这番话不仅因为对橄榄球事业的执著和热爱,更因为在这项“弱肉强食”运动中,我国球员确实在“硬件指标”上表现出的领先优势。“橄榄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非常苛刻,在我们的队伍里,最高的队员1米97,最矮的也有1米76,前锋是力量型选手,体重在95至120公斤之间,后锋是速度型队员,百米成绩在10秒7左右,体重在75至100公斤之间。”
听了这些数字,不要以为“人高马大”就是选秀的全部标准,“球类运动中的全能项目”这个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要有篮球、手球队员的“手感”,足球运动员的“脚感”,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长跑运动员的耐力,还要从摔跤、柔道选手那里学会“擒拿格斗”的精华,会倒地、会保护……这些技术素质都融合在了橄榄球这项运动中。“大家为了一个球执著地拼抢、冲撞,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吃苦精神,更提供了宣泄活力、表现勇敢和机敏的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个很刺激的挑战。所以说,真正的男子汉是打橄榄球的!”(晓 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