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语:中国足坛不可一日无辽足,辽足必有一日有《队报》。这里是辽军将士的话语阵地,这里正传出铁马冰河般的激越呐喊;这里是辽足球迷共享的家园,您的梦想将在这里飞扬,你的豪情将在这里释放!
50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历史的长河里,50年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在足球的世界里,50年足以铸就一座丰碑,而这座丰碑之上,隽刻着一个闪亮的名字———辽足。风雨飘摇之中,辽足一路走来,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旅途,正如吕锋所说:“我们辽足还要再活100年。”辽姓大旗永不倒
辽足,这不是两个简单的汉字,其中饱含着荣光、辉煌以及情感。几十年以来,身披过辽足战袍的人不下几百人,浪淘沙尽之后,惟一不变的只有“辽足”两个字。
吕锋说,没有任何一个代号能够取代“辽足”的地位,这是俱乐部最大的一笔财富。辽足的冠名商都如过客一般不断更迭,能够留在人们记忆当中的只有“辽足”这个名字。“任何东西都可以改变,只有辽足的名字不会改变,这是我们俱乐部的理念。任何企业、任何城市都不能抹去俱乐部大旗上的这个‘辽’字。”吕锋如此诠释。
职业联赛以来,辽足树起俱乐部的大旗,经营俱乐部的人也并非是辽宁人。但是,几十年的血脉相连注定这支球队永远都要姓“辽”。也曾经有人试图抹去这支球队头上的“辽”印,但无论是波导还是三元,都未能实现这个目标。风雨过后,迎风飘扬的依然是一杆“辽足”大旗。
5月12日,浙江中誉汽车成为辽足新的冠名商。于是,新一轮关于辽足名称的争论开始。有人说,为了生存辽足不得不接受中性冠名的条件,即今后球队名称中不再有“辽足”字样;也有人说,“辽”是不可缺少的,双方的合同中并无中性条款。
其实,这一次远不是去年那场“脱辽风波”。俱乐部总经理吕锋明确表示:“辽足的名字绝对没有丢,今年球队的名称是‘辽宁中誉汽车足球队’,辽宁的字样绝对不能丢,这是我们的原则,冠名商也没有异议。至于简称,我们并没有严格的约定,可以是‘中誉汽车队’,也可以是‘辽宁中誉队’。”
吕锋说:“辽足最大的财富就是累积50年的影响力,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回过去的荣光。必须承认,现在的辽足今不如昔。古人说知耻后勇,这正是我们的态度。5年之内,我们要重新打造一支王者之师,它将是老辽足的绵延和再生。”“我不想提什么口号,‘百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辽足这个老字号绝对不能倒下,谁丢了这顶帽子,谁就是辽足的罪人……”吕锋望着远方沉吟。星工厂贵族血脉
辽足能够历久弥坚,绵延不绝的人才是真正的根源。现在的国家队中,辽籍球员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但是,持续几年慷慨的甩卖之后,如今“星工厂”已到贫血边缘。所幸,辽宁是一个储量惊人的金矿。俱乐部一旦意识到“贫血”的危机,立刻着手亡羊补牢。一项旨在打造未来的计划悄然展开,负责梯队建设的副总刘春义将之称做“明星工厂”。其实,早在辽足俱乐部成立之初,领导者就曾矢志成为东方的“阿贾克斯”,只不过真正的脚步在10年之后的今天才开始。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辽足过去的运作———“杀鸡取卵”。刘春义至今仍然为此胆寒,他说:“辽足这些年几乎断了自己的命脉,如果再不完善造血功能,我们就完了。”刘春义接手梯队的时候,他的账面上只有1元8角钱,教练、队员只有32人。
如今,辽足拥有4线梯队,U11也就是第5支梯队正在组建之中,总规模已经超过300人。当年,为了应付中国足协,辽足曾有一支仓促组建的梯队,但是半年休息、半年应景式训练毁了这支队伍。其直接后果就是辽足二线队居然不能为一队提供一名人才,因此张曙光不得不在大连购买了一支U19梯队。据说,这是很有实力的梯队,刘春义告诉记者:“明年那支球队就能有人进入一队。”
不过,辽足真正的未来在于U15和U17这两支队伍。刘春义说:“这两个队的孩子不错,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只要调教得当,将来他们的成就不下于张引所带的那一拨。我们有一个5年规划,两三年之内打好技术基础,5年之后技战术素养基本成熟。等他们20岁左右的时候,辽足就要翻身。”
翻开辽足梯队的教练员名册,一个个如雷灌耳的名字映入眼帘,倪继德、傅博、王贺龙、于飞、殷勇……他们不是辽足的功勋教练就是名宿。刘春义说:“都说辽宁足球底蕴深厚,从哪体现出来?就是体现在教练员身上,放眼全国,没有哪一家俱乐部的基层教练,阵容能够赶上辽足的一个零头。”
吕锋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打好基础,少说多做。辽足不但要活100年,还要如过去那样叱咤风云100年。”
岁月长河永远奔流不息,绿茵场上跳动的黑白精灵永远不会停歇,辽足这个中国足球的巨人将在奔向百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