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线足球”成了中国足球字典里最为“闪光”的词汇,足协的大员们将其视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绝世秘笈”。于是乎,在“一切为了出线”的精神和物质感召下,他们以彻底打乱国内联赛节奏以及将中超联赛延后为代价,试图来换取中国U23国家队的出线权。换句话说,也就是拿中国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来一场豪赌,只可惜中国足协这次又成了一个最大的输家。 拿联赛赌出线:得不偿失 “为国家队让路”,在2003和2004两年间几乎成为了中国足球最响亮的口号之一。也正是为了给U23国家队出线创造最好的备战条件,末代甲A的赛程一改再改,整个赛季被更改得支离破碎;首届中超联赛也一推再推,而且赛程被压缩得异常可怜。支离破碎的比赛进程不仅令球迷们无所适从,就连俱乐部的经营者们也是一脸苦笑。如此破烂不堪的联赛,何谈商业价值?过去的两年时光里,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一些甲A、甲B俱乐部的总经理们抱怨,因为没有升降级制度,整个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受到了影响,甚至一些俱乐部在没有升降级的日子里,基本上处于一种“混吃等死”的状态。 放眼欧美足球列强,都是奉行以联赛为本的思路发展本国足球。在他们眼中,只有联赛水平高了,本国足球整体水平才能提高,而本国足球整体水平提高了,国家队的水平才能上去。相比之下,我们恰好是背道而驰。 4年间,U23国家队以25人以上的规模赴海外参赛或拉练18次;在国内几乎所有足球环境好的城市都屯兵驻扎过;他们用掉了中国足协库存的最大一笔装备辎重;餐桌上的甲鱼、燕窝、鱼翅已然成了家常便饭……高投入就能高产出,这就是中国足协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结果,背负沉重压力的U23国家队提前遭到淘汰,竟然连“黑色的X分钟”都没有资格遭遇。 用昨天赌明天:幻想落空 如果拿我们U23国家队的历史做一个纵向比较,任何人都不难得出中国足球又在“毁人不倦”的结论。对此,沈祥福的责任自不必说,问题是关于沈祥福能力的质疑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了,一直坚持使用沈祥福的足协领导又该负怎样的责任? 谁都知道主教练对一支球队的重要性,足协对国字号球队的领导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位主教练身上。所以各国足协在选择国字号球队主帅的时候都会采取一个全方位的考核机制,从自己球队的风格和打法出发,选择一个或几个相对最适合的教练,而中国足协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呢?先不论沈祥福水平能力如何,关键是在主帅选拔体制上,在主帅所应具备的能力、资历和个人素质上,我们的足协拿不出一个可以量化的选择标准,缺乏动态评估机制,更没有紧急情况下换人的预案。当初沈祥福能够当选,凭的是带中青队的业绩和领导对他为人的欣赏。然而,带U19与带U21、U23球队是不一样的,北京国安队的经历已经证明,沈祥福是那种只挺适合带初级球队却不能胜任高级球队和大赛要求的教练。 可是当沈祥福已经“江郎才尽”时,我们却苦于没有合适的继任者,于是只能将错就错,希望沈祥福能用国青昨天的辉煌去赌U23国家队明天的精彩,结果这种幻想最终只能与沈祥福的沉沦一同坠入谷底。(今晚报 杨先华) 编后:在经历了4年的风雨后,中国足球进军奥运的梦想随着“超白金一代”的陨落再一次烟消云散,与此同时首届中超联赛日前在津门登场亮相。真的不希望随之而来的中超“繁荣”将这次痛苦的历程淹没掉。虽然我们说只有联赛水平提高了,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但10年的时间和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反思是必要的,但痛定思痛的同时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和办法,恐怕才是中国足球决策者眼下的当务之急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