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佛友报道 尽管中国足协在中超开始后对裁判的待遇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比如主裁判每场报酬2000元(人民币,下同),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员是1200元,力图“高薪养廉”;但是,一位国际级裁判这样说,“目前在中国还不可能达到高薪养廉”。
让裁判们心理不平衡的是,球员和俱乐部都各有各的精彩,球员有家庭有生活有辛酸,俱乐部老总有家庭有生活有困难,而裁判的背后则可能有更不平常的家庭、更不容易的生活和更大更多的困难,可围绕裁判的却只有一个固定的概念,那就是“黑哨”。在这位裁判看来,为什么不去了解裁判背后的东西呢?
首先,裁判是整个足球圈内惟一“不职业”的一个角色,可这些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却基本上是不务正业的人,所在单位的评职称、提干和分房,往往都与他们没有关系。陆俊在人大一分校当了近10年的体育老师,他老婆也在该校任教,可直到离开学校那天,这个“双职工家庭”也没有分到一间房,原因很简单,因为陆俊常年在外吹比赛,评比时却不够课时。而陆俊本人也因此一直是一名普通教师,根本不够提职称的资格;广州籍的国际级巡边李志中,同样是早到了评副教授的年限,却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师。要知道,这些人在各自的单位都算得上是名人,可名人归名人,评比时只能按规矩办,“人家都以为你在外面捞够了”。有裁判在单位里提议,全国每年都只有七八个国际级裁判,为什么不与职称挂钩呢?可是教委的所有文件里都没有这一条,找谁去?裁判的家庭生活是个大麻烦。一般来说,一周一场比赛的节奏,裁判星期五出门星期一回来,在家只能呆上三天,如果碰上一周双赛,或还有别的赛事,经常是几个星期不在家。这对球员来说也许不是个问题,可对于大多年过三十、有家有口的裁判们来说就是个大困难,当然,因此而造成家庭离异的也不在少数。老裁判李海生的儿子,到头来高中都没考上,最后李海生找了很多关系才把儿子放到少年队里去踢球,每次老朋友间通电话,李海生都是唉声叹气。
体能训练对绝大多数裁判来说都是一道极具杀伤力的难关。裁判们12分钟跑的体测标准比球员少不了多少,但对这些三四十岁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少裁判最后都是伤了、残了退下来的,往往在家里一坐下来又发现患上了关节炎、心脏病一类的运动病。老字号国际级裁判李少峰,1996年时已是44岁,年初体测前去跑白云山练体能,结果造成左腿小腿的跟腱后侧韧带断裂,不得不提前一年退下来。魏吉鸿40多岁提前退休之前,也是在一场比赛中被场上队员猛烈地撞击了一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摔了一个大跟斗,造成腰部严重扭伤。
更重要的当然是付出得到的回报。裁判口中所说的“高薪养廉”当然是有所指,今年裁判执法一场比赛的酬金虽然比过去多了1000元,但如果是去吹亚足联或国际足联委派的比赛,除了吃住全包(五星级住宿),按规定是每天补助175美元,同样是一场比赛,从上飞机到下飞机,至少是5天,甚至还要加上办签证的一天时间,差不多能达到1000美金,就算再交给足协近200美元,也是国内的5倍。再看我们相邻国家的联赛,韩国裁判吹一场约合人民币7000元,日本更是达到10000元,在我们的球员待遇已接近相邻国家的时候,裁判自然会心有不甘。
没有高薪,就不能养廉,这绝不应该成为裁判腐败的理由,但我们毕竟应该对此有一个客观的看法,并努力建立一个更合理的裁判体制。著名的韩国裁判金永洙现在已经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做了一名专职裁判,据说养家糊口绰绰有余,当裁判的操守与自己的生存紧密联系起来的一天,也许就是我们解决裁判问题最合适的时候,这大概就是裁判们自己所说的“裁判职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