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从奥运场馆建设工地挖掘出土的珍贵文物昨首次公开亮相 百余件文物出自四十余座墓葬跨越两千多年 昨天上午,第一批从奥运场馆建设工地挖掘出土的珍贵文物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进行了首次公开展示。这些文物是从40余座西汉、辽、金、明、清墓穴中发掘清理出的,包括陶器、瓷器以及明清墓出土的青花瓷器、玉器、铜饰物、银饰物等一百余件。据文物专家介绍,像这样从西汉一直到清代,跨越2000多年,且如此集中的大型墓葬群,在北京还是很少见的。今后,所有新建的奥运场馆在开工前,都要由文物部门进行考古勘探,如果发现地下有埋藏,文物部门将配合建设进行发掘保护。 ■发掘清理 ■ ■高效:一个月清理3万平方米 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基建室主任朱志刚介绍,这些文物是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篮球馆工程建设工地发掘出来的。根据有关规定,此前北京市文物局已经委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这一工地进行考古勘探。文物人员通过打眼等专门的考古勘探技术,发现这一地区地下埋葬着大量的墓葬群,而且初步判定文物数量较多。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墓葬群以及墓葬内的文物,文物研究所于今年4月开始对这一地区的地下埋藏进行紧急抢救性发掘和保护。据了解,为了不影响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篮球馆工程建设进度,文研所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进行发掘保护。从利用勘探技术发现墓葬,到将这一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48座墓葬全部发掘完毕,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文物专家同时表示,此次发掘只是配合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奥运场馆建设的一期工程所进行的发掘,今后还将配合二期、三期等工程进行考古发掘和保护,绝不会因为建设奥运场馆而破坏文物。 ■罕见:一次发掘了48座墓葬 据北京考古学会会长齐心教授介绍,“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属于大型奥运场馆工程之一,位于海淀区五棵松地区。该地区历史上曾经出土汉唐至明清时期文物。此次共发掘清理汉代墓葬8座,辽、金墓葬3座,明、清墓葬37座。而从出土的汉墓陶器如鼎、豆、壶、盒、仓、罐等组合器器形特征及墓葬形制观察,为典型西汉时期遗物。这些出土的文物除了有铁器和铜器外,还有不少制作精美的陶器。其中彩绘陶壶色彩鲜艳,图案为几何区间饰有变形云纹,颜色为红、绿、白相间,这种精美彩壶在北京西汉墓出土量较少。 ■遗憾:三座辽金墓此前曾被盗 此次发掘清理出的3座辽金墓中,两座为圆形砖室墓,一座为长方形砖室墓。由于早期被盗,出土随葬品数量不多,主要有陶器和瓷器两类。其中陶器有执壶、勺、盆、三足盘等。瓷器有白釉瓷碗、瓷盘、瓷盏等。 在昨天展示的文物中,还包括明清墓出土的青花瓷器、玉器、铜饰物、银饰物、铜钱等。其中清墓出土玉器颜色甜白、质地润腻、雕制精细,器形有透雕头簪、如意,佩饰件雕成鱼、虎形状,形象逼真,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猜测:墓葬主人不是普通百姓 据文研所基建室朱主任介绍,从出土的汉墓陶器如鼎、豆、壶、盒、仓、罐等组合器器形特征及墓葬形制观察,是典型的西汉时期遗物。另外,从这些被发掘出来的器物的精美程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墓葬主人都应该是比较有身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绝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墓葬。比如其中 那尊器形保存相当完好,外表有彩绘花纹的西汉时期的陶壶,显然应该是比较有身份的墓葬主人的陪葬,普通平民当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陪葬的。 ■文物处理 ■ ■幸运:大部分文物基本可还原 文研所基建室的朱主任认为,尽管这次出土的部分文物在挖掘出土时就已经残缺不全,但经过修复,大部分文物还是可以基本还原出其本来面貌的。 文研所相关部门将对这些文物进行整理,包括清洁、消毒、修补等。朱主任以那尊有着彩绘花纹的陶壶为例介绍说,首先对表面的花纹进行加固,不要让其氧化褪色。要剔除藏匿于器物上的土,露出花纹,再喷上专门的化学药品,以保证花纹坚固,不掉色。据了解,这样的彩绘陶壶,曾经在老山汉墓发现过。 其他如瓷器、玉器等,因为本身性质已经比较稳定,不会有太大变化,保护方法相对要简单些,但也要进行清洁、化学药品消毒等步骤。朱主任特别强调,用来给文物消毒的化学药品是非常有讲究的,既要能对文物里里外外、边边角角彻底消毒,又不能对文物有丝毫改变。 ■期待:百余件文物将择期公展 昨天记者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看到了部分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其中一些陶罐保存得还相当完好,几乎没有破损,上面的彩绘花纹清晰可见。另外还有一些瓷器和玉器等,也都很完整,其中一件玉簪几乎没有一点破坏,十分精美。 据了解,文物部门在对这些文物进行修补保护后,将妥善保存进行研究,并且择期公展。 ■发掘价值 ■ ■年代跨度大且出土遗物丰富 据齐心教授介绍,为配合工程建设而发掘出珍贵文物,五棵松并不是第一次。比较知名的有,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为配合京密引水工程的建设,曾经在昌平地区发现较多的战国以及汉代和唐代的墓群。另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设西二环时,曾经发现了金中都遗址等。 齐心教授同时表示,此次发掘墓葬年代跨度大,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北京地区汉代、辽金、明清时期墓葬习俗、葬制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她想通过本报提醒,一旦发现地下埋藏,请及时拨打66175591和66175751通知文物部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