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难逃甲A怪圈 裁判惹祸老总上告足协赔笑脸 |
|
|
SPORTS.SOHU.COM 2004年5月25日14:18
东方网-新民晚报
|
|
点球起争议 进京诉委屈 在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执行秘书李冬生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文件夹。夹子上面贴着一张小纸条,上写两字:争议。
上周六上海国际队“吃”到的一粒点球,此刻也作为“争议”的一部分,静静地躺在文件夹中。昨天,中远俱乐部总经理王国林和被称作上海滩著名的“胖子球迷”老王一起,来到足协诉委屈,讨说法。主管裁判工作的足协副主席薛立正在江苏准备女足亚青赛的开幕,王国林打听到她的电话,要跟薛立诉说一番。
中超联赛刚打了两轮,球场上的判罚争议就不绝于耳。谈起这个点球,谨慎的足协官员说“电视里看不清楚,”直言的足协官员说“确实有问题。”
按照足协裁判委员会的工作程序,评审小组定于今天作出评议,然后会在内部有个说法。李冬生有些无奈地说:“转播的镜头确实很难看清楚,不知道国际俱乐部提供的录像中会不会更清晰点。”
便宜不吭声 吃亏就嚷嚷
甲A十年,由裁判判罚而引起的争议多得都数不清了。当年万达要退出、国安要退出,声势极大,都是裁判惹的祸。这一“传统”在中超得到了继承,虽然还没严重到有谁声称要退出。
一方面,搞足球的人都知道,裁判员在场上的判罚结果是不能更改的,录像不能成为改判的依据,而另一方面,感觉自己吃了亏的一方总是怒气冲冲地推开足协大门,说告状也好、申诉也好,反正总得要“家长”给个说法,哪怕是并不承认其吃亏的说法。这成了每年联赛中一个奇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有人乐此不疲,有人万般无奈,直喊“没意思”。
在隶属关系上说,足协联赛委员会组织赛事,而作为联赛一部分的裁判员则归足协裁判委员会管理。尽管完全可以把评议裁判的工作推给别人,中超委员会秘书长郎效农还是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裁判员犯错误是永远也避免不了的。每个赛季结束后,各队可以统计一下,在裁判问题上他们占的便宜跟吃的亏是否大致平衡。
但问题在于对于裁判员的失误,几乎没有例外的是:占了便宜不吭声,一到吃亏就嚷嚷。要让吃亏者闭上嘴巴,又很难。
错判少一点 关键别迷糊
能让俱乐部、球队乃至球迷闭上嘴巴的,或者发生声响不大的,只能寄希望于永远也避免不了犯错误的裁判员:错误犯得少一点、小一些,尤其是别在决定胜负关系的关键球上迷糊。当然,更不能心黑。
李冬生从书架上拿出厚厚的一个文件夹,里面是上赛季每场甲A比赛裁判工作的情况汇总,包括各种数据统计、重点问题。“即使是没有引起争议的比赛,对关键判罚,裁判委员会都会认真分析,每一场比赛都是这样。”他说。
出现在今年中超联赛赛场上的有40名裁判,其中主裁判20人,他们都有过执法甲A的经历。但无法回避的是,争议判罚多仍是中超前两轮的一大特点,从目前足球裁判员的能力来看,还看不出他们今后不再成为赛场主角的迹象。中国足球问题一大堆,裁判整体水平不高同样让人头痛。
具体到上海国际被判罚的点球到底是不是一件“冤案”,事实上最终结果无非两个:一是王学庆判得没错——此说可能会引起更多争议;二是证实王学庆误判,然后根据裁委会规章作出内部处理——停哨一段时间,并向国际俱乐部表示歉意。
也就这样了,除非出现裁判员出于非能力因素的证据。只是不知道,中国足球何时走出这样的“怪圈”。
驻京记者王亦君(本报北京今日电)
■有时候,该吃牌的不仅仅是球员
记者周国强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