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美国通用汽车集团的AM General车厂,1983年以一部高机动性多功能军用轮型车(High Mobility Mutlpurposc Wheeled Vehicle-HMMWV,军方昵称为Humvee)获得美国陆军的采用,夺下生产5万5000部、百亿美元的合约。1992年,由于在波湾战争中表现优异,Humvee开始受到美国民众的喜爱,AM General趁势推出名为悍马( Hummer)H1的民用车型。
整体设计以军事用途为导向,让H1拥有一身绝佳越野本领,甚至号称是地表上最强的量产越野车:不过也因浓厚的军事色彩、人性化设计不足,即使内装配备大幅升级,仍无法改变军事设计的本质,加上狭窄、吵杂的座舱感受,或许越野狂热分子不介意,但很难取悦一般消费者。
在今年的北美车展中,通用终于推出H2量产LSUV。不过充满传奇与荣耀的H1车型并未因此停产。
新款马力强大 旧款扭力突出
从外观来看,H2和H1就有一段差距了,H2已不复前款一般宽扁,除造型更加高耸厚实外,外观细部也拥有更多的修饰;另外,因车身挑高,且引擎与传动结构前移,不再置于车舱中央,使座舱空间大幅领先前款,而内装设计与用料豪华度亦非H1所能匹敌。很明显的,H2是以一部高级SUV车款为定位,H1则偏向越野玩家级导向。
H2的目标为高级SUV市场,相较以军事用途为主的前身H1,不论是舒适性、或豪华度表现均领先H1,但是越野性能呢?首先来看动力部分。H1搭载一具6.5升V8柴油涡轮引擎,搭配四速自排变速系统(2OO2年式样),可输出 195匹、 59.3公斤米最大马力与扭力;H2车型则搭载通用Vortcc 6000 6.O升V8汽油动力,拥有325匹马力、与53.2公斤米扭力。
H2内饰
H2内饰
H2在马力部分领先H1达130匹之多,不过在进行越野活动时,较重视的扭力部分却落后H16公斤米左右,幸好车重降至2909公斤(H1四门旅行车款为3247公斤),弥补了此部分的小小不足。
不过,H1在四轮传动轴连接圈胎之处,还配置了特殊齿轮毂装置,由于传动轴接点位于齿轮毂上方,使车身离地净高达40.6公分,几乎是一般SUV的两倍,而齿轮毂内1.92:1的齿比设定,也让扭力输出再增加将近一倍,性能强悍可见一般,只可惜此特殊设计未能延续到H2身上。
悬吊设计各有长处 舒适表现旧不如新
为提升舒适性能表现,H2采用前双A臂、及一般SUV惯用的后五连杆结构,H1则为前后双A臂设计。五连杆结构具有刚性强、伸缩行程长等特点,且当悬吊拉伸至极限之前,后两轮仍可与地面保持平行状态,因此可避免越野时抬脚的情况发生,再配合四轮驱动系统等辅助,单就悬吊结构而言,越野性能同样优异。
操控灵活、车轮接地面积大,是双A臂悬吊系统的优点,不过因结构体积较大、伸缩行程较短,通常不为SUV车款所选用。H1之所以能采用前后双A臂设计,全因车身离地净高、车宽、轮距、与轴距,远超过一般SUV车款。
H2电子系统先进 H1机械式设计耐用度佳
新旧车型均采全时四轮驱动设计,只是H1车型较为老旧,故加力箱仍为传统机械式设计,须将排档杆前后推拉才可切换档位;不过,机械式故障少、耐用度高的优点,仍为越野玩家所喜爱及信赖。
另外,藉由TT4(Torqtrac 4)循迹防滑系统的侦测,当单边车轮打滑时,系统将自动以煞车箝制空转轮,使差速器可重新分配扭力给其它仍具循迹性的车轮,配合Torsen Ⅲ限滑扭力偏压差速器、与两段变速加力齿轮设计,提供H1融合机械与电子式的强悍系统性能。
H2既然走高级路线,四轮驱动系统必然要增加电子控制功能,方能衬托出整体高级感。的确,H2已舍弃 H1机械拉柄式切换设计,进化为以四颗加力档电子控制按键,即可切换“4 HI open”四轮高速模式、“ 4 HI Locked”四轮高连锁定模式、“4 LOLocked”四轮低速锁定、“4LO+Rear Differential Lock-cd”四轮低速锁定+后轮差速器销定,加上能控制单一车轮转速的“TC2”系统,可与4 HI LO-cked、 4 LO Locked、 4 LO+Rear Differential Locked档位结合使用,让H2共拥有7种不同驾驶模式,系统性能并不输给传统设计。
军用设计影响舒适性 穿越能力则相形僵异
H1之所以看起来低扁,是因原厂刻意将车身压低、并将前后座椅分置于引擎与传动系统两侧,这也是H1车舱左右座位之间,为何有块连接到后座的巨大‘中央扶手’的原因。而H2的设计手法则比照一般SUV车款,车壳与座舱建筑在车梁之上,因此内部空间宽敞,甚至可提供7人乘坐其中。H1纯军用导向的设计,着实影响了车舱空间及舒适性,不过拜车体重心低及超长轮距、轴距所赐,进行越野攀爬时车身十分平稳,发生翻覆的机率也低;反观H2车身设计与一般SUV车款相仿,行驶稳定度的表现可能不如前款。
此外,H1在前后几乎无保险杆的阻碍下,拥有高达72度最大入坡角、37.5度离坡角,正面、侧面爬坡角也分别多达 31度与 22度,即使前方装载绞盘,也能拥有47度最大入坡角,性能实非一般SUV所能比拟。
至于H2的保险杆体积为了造型美观而有增加,且车身离地净高也较前款为低(由4O.6公分降为23.8公分),人坡角39.8度、与离坡角35.9度的成绩,比起H1是有些逊色。
不过,倘若将多功能越野胎改换成 317/7ORI7越野专用胎,那么入坡、离坡角可分别提升至43.6度与39.7度,加上后轮悬吊的自动升降功能,最大离坡角还可达到41度。毕竟H2加入了舒适与高级的元素,这部分虽比不上H1,但在其它同级车中已属伎使者。
新旧世代交替 特殊配备不再
H1拥有不少特殊配备或设计,如CTIS中央轮胎充气系统、可协助穿越积水约8O公分地形的中央通气口系统,以及爆胎后可继续以时速30公里行驶20公里的Run-Flat性能,除了中央通气口系统外,其余在H2车型上都已被取消。
而悍马车的另一项特色“将碟盘与卡箝分置于前后差速器两侧”的独门设计也已不复见,若H2搭载这项可提升车身离地净高、并能避免飞砂走石损坏煞车系统的设计,相信应能拥有更佳的越野表现。
就上述比较来看,已偏向LSUV级距的H2在越野性能表现上似乎逊于 H1,不过H1除了越野性能外,其它部分好象也比不上新车型;正如同BMW历代3系列一般,E3O车型多采机械式系统设计,在驾驶乐趣、耐用度等方面均较现行款E46车型为佳,但是E46终究累积了原厂多年技术与经验,在动力、安全性、稳定性,及舒适件等方面远胜于E3O。
因此,即使有人说全新H2只是挂着悍马外壳的豪华SUV也不重要,因为不论是新、旧悍马车型可说各有长处,要说那一款车的表现比较好,得看你以哪种角度衡量了。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