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选择7月7日从卢沟桥出发,既然在出发时间上仓促上阵,那在出发空间我倒是确实动了一番脑筋。这是因为,我极具个人化的活动显然不具备进入天安门广场的起码条件。八达岭是15年前我徒步长城的起点,现在已发展成首屈一指的旅游区,更不适合我这种“暴走族”漫无目的的游走。作为一个孙子辈的行者,我喜欢一个人驾车独自远行,机动灵活自由遐想,没人商量也不需彼此照顾。我一切自己动手,我自己开车、自己问路、自己拍 照、自己写字……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蹦向何方。这种“前无计划,后无接应”的自费旅行让我饱尝人间苦难,也让我享受自由飞翔的无穷乐趣。 我自幼崇拜独自远行的法显、玄奘、马可·波罗,羡慕他们把生命体验记录下来,贡献给全人类分享。《马可·波罗游记》让我想到被西方人称为马可·波罗桥的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祖先在建筑学、美学上的伟大创造,至今没有人能数得清桥面上的狮子,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今天全国各地千篇一律的白瓷砖、蓝玻璃黯然失色。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爸就教育我“卢沟桥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就是在这里打响的。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卢沟桥很遥远,一定远在边疆或者辽阔的东洋大海。直到念高中和同学骑自行车参观卢沟桥,才发现闻名中外的卢沟桥竟然在北京城的西南角,在我们祖国的纵深腹地。一场国际大战在一个国家的腹地爆发,可以想见当时国家有多衰弱、政府有多腐败、人民有多愚昧、军队有多无能。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许多年。 1937年7月7日22时40分,宛平城东北方向日军阵地响起18响枪声。日军诡称“遭到中国军队的不法射击,新兵志村菊次郎失踪。”要求进城搜索,遭到宛平守军29军37师吉星文29团严词拒绝,日军旋即包围宛平城。尽管“失踪”的志村菊次郎已经归队,日军还是在8日晨4时50分进攻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击,是为“卢沟桥事变”。 2002年7月7日,我徘徊在卢沟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深感我们这一代人责任重大。不久前有人批评姜文“参拜”靖国神社,我很不以为然。尽管我和姜文不是很熟,但从《红高粱》到《鬼子来了》都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一个严肃艺术家“参观”靖国神社和法西斯分子“参拜”有着本质区别,只有像姜文那样深入虎穴了解日本法西斯,才能拍出严肃永恒的伟大作品,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 今天我从伟大的卢沟桥出发,仅仅以个人身份缅怀六十五年前的7月7日,提醒自己“牢记历史,保卫和平”。 图片说明:香港凯丝恩贝精品西点公司总经理袁国强在宛平城下送给唐师曾一个“和平天使”蛋糕,祝愿唐师曾一路西去平安、和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