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体博会刚刚在上海落下帷幕,但体博会上的乒羽专馆仍让人记忆犹新。此次上海体博会的7号馆是体博会第一次将整个展馆的270多个展位都用作乒羽产品的专门展示中心,参展厂商数量之多,展品之全,集中体现了国内乒羽产业的欣欣向荣。在中国乒羽用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总局乒羽运动管理中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
成立协会 规范市场
乒羽器材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体育用品产业,乒羽相关产业在全国有百余家厂商,过去各厂商的活动比较零散,在体博会上也是各自为战。刘凤岩介绍说,为了将各种力量团结起来,推动全国的乒羽产业发展,乒羽中心成立了中国乒羽协会器材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完整的协会章程、管理条例和详细的器材标准来规范市场。同时也将国内的厂商组织起来,每年开会共同协商,讨论发展策略。这一举措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厂商对于运动项目的参与意识,较大的厂商如红双喜等每年对比赛的赞助费用都在百万以上。较小的厂商也经常通过赞助中小乒羽比赛,既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也促进了乒羽运动的发展,拓宽了市场。
集群发展 鼓励竞争
目前国内的乒羽用品企业大部分仍属于中小厂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迅速扩大影响。对于这一状况,乒羽中心对国内大小厂商一视同仁,主张共同发展的同时也鼓励竞争,同时利用协会制定的器材标准来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防止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具体到本届体博会上,刘凤岩说,本次体博会对于国内的乒羽产品厂商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为了集中力量共同发展,乒羽器材协会将零散的厂商统一组织了起来,租用了展会的整个7号展馆,统一布展,参展。利用集群优势推出“一站式服务”,保证让客商能够在一个展馆内购买到自己想要的所有乒羽产品,很好地扩大了国产乒羽产品的市场影响。不过仍然有零星未加入协会的厂商在别的展馆进行展示,对此刘凤岩表示,已经通过展会和中心有关渠道,在下次体博会上将尽量将这一部分厂商也吸纳进来,进一步扩大乒羽产品的产业集群。
羽球产业期待突破
刘凤岩说,目前我国生产的乒乓球比赛用球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接近80%,是我国乒羽产业中的优势项目,其他乒乓球器械方面红双喜和双鱼等品牌在世界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与之相比,羽毛球用品近年来一直被尤尼克斯等国际品牌垄断,国内厂商虽然也在稳步发展,但仍需努力突破。国内的厂家如凯胜等品牌的产品在质量上已经与国际著名品牌相差无几,关键在于如何抓好市场的开发。同时,类似红双喜、双鱼等国营大型体育器材厂商在羽毛球用品方面的突破也使中国羽球用品产业看到了希望。刘凤岩认为,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是我国在奥运会上的夺金大项,因此国内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应该注重国内市场,在扩大业余用品市场的同时积极研究专业技术,在品牌、质量和知名度等各方面取得突破。(谢勇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