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赛结束后范尼和卡恩不忘握手致意。 |
特派记者克韩报道 1比1,德国和荷兰这两个世界足球界的世仇,在欧洲杯第一轮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打平。这是两队在世界大赛的决赛圈比赛中第二次握手言和,上次两队平分秋色要追溯到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了。
弗林斯进球感谢“大号球门”
在足球历史上,有一个德荷定律:只要德国和荷兰在大赛中相遇,他们中就必然有一个进入冠亚军决赛,其中有4次(1974年、1990年世界杯、1980年欧洲杯上的德国和1988年欧洲杯的荷兰),入围决赛的球队还最终捧杯。此外,此前2届欧洲杯还有一个“捷克定律”:冠军必定出现在捷克的那个小组中,1996年的德国和2000年的法国都是如此。
正是意识到了这两个定律可能带来的冠军宿命,以及知道了赛前捷克人战胜拉脱维亚的结果,德荷双方在布阵方面和比赛过程中都加倍小心,这是最终导致平局的主因。荷兰主帅艾德沃卡特对德国人很警觉,他认为热身赛的状态根本不是问题:“这是一个足球大国,但他们却总是试图把自己描绘成处于下风的球队。”
对于本场比赛的战略,艾德沃卡特手下的锋线大将范尼说:“谁先进球,谁就能赢得冠军。”同在英超效力的德国人哈曼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将努力把比分留在0比0这个位置上,然后试图进球。”
比赛开始后,是范尼得到了第一个机会:第2分钟,科库漂亮地把球传过两个德国后卫身后,如灵猫一般的范尼虽然赶到了点,但第一下触球却没能处理好,失去了单刀的机会。但此后,尽管巨龙球场内橙衣球迷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德国队却控制了绿色草皮上的主动。
第11分钟,库兰伊在禁区边缘试图用手击球,被名哨弗里斯克果断地出示了黄牌。不过这并没有让这个斯图加特射手止步,第22分钟,他再次远射,结果被范德萨托出横梁。德国队随后罚出角球,后卫沃恩斯一记有力的头球砸地后高出横梁。
比赛当天早上,《图片报》刊出一个策划已久的创意——德国11名球员的头像全部被改成了齐达内般的光头,大标题是“我们需要11个齐达内”,意思是这样才能战胜荷兰。
德国队当然不可能变出11个齐达内,但比赛中却正是和齐达内位置相仿的弗林斯为球队打开了胜利之门,而他进球的方式也是一个任意球,虽然他未必是像齐达内那样蓄意直接破网:第30分钟,“弗达内”在左边路罚出的一个任意球,越过了两个欲冲顶的德国球员、两个防守的荷兰后卫和范德萨,正好撞在门柱上入网,1比0!
弗林斯的这个任意球入门时正好击中了门柱内侧,有趣的是,赛前一天德国《图片报》的记者在巨龙球场上经过精确测量后,发现球场上双方球门都比正常的高出1厘米,宽出3厘米。为球场提供设备维护更新服务的是一家德国的体育公司,德国制造商的这个小失误,碰巧成全了弗林斯,如果球门窄3厘米,这个球就不好说了。
|
范尼进球后欣喜若狂。 |
沃勒尔换人失误成全范尼
荷兰队在失球后开始发动反攻。第41分钟,范尼在禁区中路一漏,范德法特把球顺势一带后一脚射门,可惜只是滑门而过。中场休息时,艾德沃卡特用奥维马斯换下了上半场作用不大的岑登,小将斯内德则入替戴维斯。
第65分钟,范德梅德右路传远点,可惜包抄的26岁寿星公鲍马既没有头球冲顶,也没有回敲,让球生生滑出了底线。第73分钟,艾德沃卡特进一步冒险,他用范胡耶唐克换下了后卫海廷加,试图增加锋线攻击力。这一招收到了成效,范胡耶唐克上场后不到3分钟就3次赢得了头球,荷兰人开始获得主动了。
就在这个时候,欧洲杯上最年轻的主教练沃勒尔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用恩斯特换下了进球功臣弗林斯。但正是这个恩斯特在上场不到2分钟后,就在左边路底线附近丢球,范德梅德从右路角球处传出好球,而守候已久的门前杀手范尼也以更加漂亮的姿势斜身把球打入,给当天正好过35岁生日的门将卡恩送去了“一份厚礼”。此后,荷兰队还有两个任意球,而德国队小将施威因斯泰格也有表现,但比分最终就此锁定在1比1。
赛后评论的焦点集中在沃勒尔的换人上。沃勒尔本人告诉德国一台的记者:“失球的时候,恩斯特应该卡住位置,不让对手传中。他刚上场,可能还没进入比赛的节奏。”德国足球名宿、匈牙利主教练马特乌斯也说:“我不能理解沃勒尔换上恩斯特的决定,或许让波多尔斯基在左路冲击效果会更好。”
沃勒尔赛后表示现在再想比赛的结果已没有意义:“1比0领先了那么长时间,这样的结果当然令人很恼火。我们应该将领先优势扩大到2比0。现在没有输掉什么,但也没有赢到什么。就今天的比赛气氛来看更像场决赛。这几天我们要好好休息,把电充满,拉托维亚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我们应该认真准备。”为荷兰队打进扳平球的功臣范尼则说:“失败对我们将是致命的,但我们配得上一场平局。我们努力了90分钟,尽管机会不多,但我们控球不少,进一个球确实是应该的。你知道打德国总是很艰难的,但球迷的支持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范尼最担心的还是下一个对手捷克队:“我们看了捷克队今天的比赛,他们很强大,但我们在最后时刻的进球说明我们可以期待那场比赛也有好的结果。”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