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李星)中国气候学家预测,未来20至30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将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动期。 在29日举行的主题为“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的青年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栋梁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受太阳活动和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沙尘暴的强度呈波动式变化。近50年来沙尘暴变化的总体趋势在减少,但未来将逐渐增加。 他说,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太阳活动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逐渐降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这将导致沙尘暴在波动中逐渐增加。 观测资料显示,1960至70年代沙尘暴频数在波动中上升,80至90年代呈波动式减少,90年代为最少,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有回升趋势。李栋梁说,今年北方沙尘暴明显比近几年偏多,和前冬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弱、河西走廊等地气温异常偏低、后冬蒙古气旋明显加强有直接关系。 中国共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5.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2%,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全部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23.4%。北方沙尘暴有五大尘源区,即南疆塔克拉马干沙漠南缘、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鄂尔多斯高原和浑善达克沙地。 此次活动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的第87次活动,于29至30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讨论了气候观测系统的建立、中国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等问题,评价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做了预测,提出了适应对策和应对战略。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