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称外国人一般是用alien这个词的,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美国科幻系列片《异形(alien)》,“异形”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解释,可见美国人是多么骄横。但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尽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但对于外国人来说适应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普通人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提想在NBA中闯出一番天地的外国球星了。
我是唯一一名常驻美国的中国体育记者,因此在与美国NBA记者接触中,常听到他们关于一些对于中国球员的评价。时间长了,就知道他们到底对外国球星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记得2003年姚明第一次到华盛顿来打客场比赛的时候,华盛顿地区的NBA记者都相当兴奋。不但赛前训练招来比平常多3-4倍的记者,当地一家电台更是在中场休息期间请我给他们做一次嘉宾,介绍姚明的情况。一起做节目的主持人Scott在比赛结束后和我聊起来,就说到一些关于国际球星的话题。
当时在做节目时,Scott问了我很多姚明的问题,结束后我就问他美国人是怎么看姚明的。Scott说:“美国人都很喜欢姚明,因为他形象非常健康,在场上也非常有礼貌。另外他的基本功很扎实,篮球知识很丰富,将来肯定会有大作为。”但我并不满足,继续问他怎么比较姚明和其他一流NBA球星。Scott说:“姚明可能会非常有名,非常成功,但他还是外国人,不可能成为领袖NBA的球星。”这个观点在第二年勒布朗·詹姆斯红透半边天时得到更肯定的证实。有一次我到奇才队主场采访比赛,与《华盛顿时报》的记者John聊起詹姆斯的火爆。我说:“勒布朗现在实在太红了,和他现在比起来,去年姚明的火爆都不算什么。”John也很同意地说:“毕竟姚明是外国球星,美国人对他的热情更多是由于新鲜,不了解。他们想从姚明身上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上海是什么样子。但勒布朗是美国自己的球星,而且他又那么优秀,理所应当有更大的亲和力。”
听完这话我心里觉得酸酸的,虽然知道这是实话,但还是不想承认姚明的火只是因为“新鲜”。John的话有一点片面,姚明成为NBA历史上最出名的国际球星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来自中国,还有他个人的魅力。但国际球星再成功,先天的也要比本土球员的受欢迎程度低。这是任何国家都一样的规律,也没什么值得计较的。
Scott就和我说,外国球星想在美国成名实在太难了,比姚明早来到美国的王治郅和巴特尔没能出名就是例证。在姚明之前有多少著名的国际球星进入NBA,真正成功的少之又少。而能够像姚明这样受欢迎,得到那么多广告赞助的更是凤毛麟角。地域、文化、语言和成长环境的差异,让外国球星很难进入角色,成为美国球迷喜欢的球星。
在看了很多NBA外国球星的报道和分析之后,我自己也有意识地分析这里面的规律,找到一些阻碍外国球星在美国成功的原因。
这其中最难的恐怕就是语言关。有一次奇才队到休斯顿火箭队打客场比赛,跟队的《华盛顿邮报》记者Steve回来后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姚明的英文说的很好了。”Steve说姚明可以直接回答他的问题,也基本上能听懂记者提问,Steve还专门把这个感受写进他的文章。我当时真觉得不以为然,因为我早知道姚明的英文不错。但我没想到他们外国记者竟然对这一点这么在意,把一个早已经不是新闻的话题说了又说。但我后来发现,语言真是可以决定一个国际球星能够在NBA中立足多高的关键。姚明的翻译科林有一次和我说他不能跟姚明很久,“我要尽快让姚明自己回答问题。”科林说。他说姚明早一天自己独立面对记者,他就早一天得到美国人的认同。“刚来这段时间他语言不行,需要翻译,人们还能接受。如果他来了3-4年还需要我来翻译,人们就会讨厌他,会觉得他有距离。”姚明的英文已经相当好了,在更衣室里与记者聊天完全可以不用科林的翻译。但他现在的难题是新闻发布会这一类正式的场合,那种需要语言组织的回答就有难度。“不是他不能回答,而是很怕会回答错,”科林说。这两年火箭队的比赛上美国全国直播的有十几场,TNT或者ESPN现场采访全都找的是史蒂夫·弗朗西斯或者是卡蒂诺·莫布利,没有一次让姚明出镜的。如果在现场直播的镜头面前姚明和记者两人谁都弄不懂对方说什么,那还不尴尬死?这点上的劣势与詹姆斯一比就比下去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是比较深层的,所以更容易从细小的地方上体现出来。
即便有一天姚明的英文足够他在电视上侃侃而谈,但他说起来最能表达自己心意的肯定还是中文。一些在美国时间比较长的南斯拉夫球员英文已经不是问题,但看他们在全明星赛上与自己本国记者聊天时眉飞色舞的表情,再比较他们面对美国记者正襟危坐的样子,就知道这差别了。姚明就说,他和火箭队的球员关系都很好,但总感觉就是队友的关系,没有朋友的关系。比赛时大家在一起,比完赛各自走人。这种文化的差异让美国当地媒体很难探究到你内心的想法,总觉得和你沟通有距离,你也就很难得到更大程度的认同。时间长了,自己是外国人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上一次去洛杉矶采访的时候碰到一个日本记者,他说他在美国主要是跑棒球的,因为美国棒球联盟吸收了很多日本联赛的好选手。后来我在报纸上翻翻,发现这些在日本可以与超级影星媲美的球星极少能够上美国报纸的版面,更别提头条了。除非是要说明这些球员的国际影响才会提一些日本球员的名字,其它时候完全见不到对他们的报道。而在美国采访棒球联赛的日本记者有多少?据这位日本记者说有200多人。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得不到当地媒体的认同,这就是国际球星的现状。所以在美国的国际球星大部分只能埋头苦干,希望在赛场上得到补偿。像萨博斯被认为是南斯拉夫历史上最优秀的球员,在美国也只是个被业内人士称赞的二流球星;斯托贾科维奇早在1998年就是欧洲联赛的MVP了,但在NBA直到这几年才被认可,而且还经常被称为“最被低估的球星”。能像姚明这样场上场下都是球星的国际球员少之又少,作为中国记者,我已经很替姚明知足了。
语言,背景,文化,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路人皆知的原因,但细细分析起来却发现很多以前被忽略的东西。尤其是在身临其境之后(我自己也是外国人,在采访NBA时,面对上百个美国记者,始终有插不进去话的感觉),越来越决定你适应一个国家容易,想在其中游刃有余实在太难了。而对于NBA中的外国球星来说,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一流巨星,势必要求他们在这里深深地扎下根。以姚明这种一辈子都觉得中国最好的人,想成为最好中的最好难度就更大了。
虽然没人会说你是“异形”,但美国人在说到“外国人”这个词的时候经常会想到这个词的另一个含义。我们没法抱怨,因为这是人家的联赛,人家的土地,你想在这里成功,想被他们认同,你就要付出代价。我们期待的就是有一天我们自己的比赛比NBA更精彩,让他们到中国来打球,就像国内的乒乓球和围棋联赛那样。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叫他们“alie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