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锐报道 一年一度的定段赛从11日起开始在成都举行,至22日为止,2004年第一位初段已经产生。一个初段称号看起来没什么了不得的,但如果要是知道了这个初段是从450人中的残酷竞争中产生出来的,谁还会等闲视之? 参加定段赛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50人,而全部定段名额只有区区20个,能获得职业段位的概率不到5%,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 450位孩子不可能同时比赛,于是组委会设立预选赛,选拔前40名和去年的前80名共下13轮比赛,授予前18名小棋手职业初段。另两个初段名额则是专门为女棋手留下的,但今年报名参加定段赛的女孩子共有62名,62人争夺两个定段名额,录取率仅为3%。同样残酷无比。 参加定段赛的孩子们都已具备相当水准,像今年在名人战本赛中连胜周波四段、刘菁八段的吴树浩至今仍无职业段位,而且今年能否定段依然一点把握没有。可以这么说,在450名参加定段赛的孩子中,拥有职业初段实力的大有人在。只可惜,每年只有20个定段名额,并且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男女分别不得超过17岁、20岁)。 参赛人数一多,问题随之而来。鉴于以前有不少虚报年龄参赛的情况,自去年始,中国棋协开始启用骨龄测试法,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孩子被测出的骨龄与实际年龄却出现了误差,今年来自武汉的沈戈尔即为典型的一例。此外,预选赛只有8轮也明显偏少,结果出现了胜6盘棋也不一定能过关的情况;而5胜3负被淘汰的孩子大有人在。如果比赛增加两到三轮的话,情况将会好得多。 一个不为媒体关注的定段赛与不少家庭的忧与喜紧紧相连。据带队参加定段赛的郑弘九段介绍,很多小棋手都是放弃了学业并为定段拼搏了七八年以上的时间,精力、财力消耗巨大,基本上没有退路。如果过了定段年龄还打不上职业段位,对于这些家庭和孩子本人来说,几乎都是难以接受的残酷现实,而要重新选择人生道路方向的话,则又面临着诸多新的难题。 参加定段赛的小棋手何以猛增,除了围棋培训在各地渐成规模和孩子家长们对围棋在素质教育上的作用越来越认可之外,获得职业段位可以在高考中加几十分也是很现实的动力。所以,近年来聂卫平道场等围棋学校的招生规模才会越来越大。 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每年定段人数有限,每一个学棋的孩子又不是都具备成为职业棋手的天赋,因此,如果众多的孩子都以职业棋手为唯一目标的话,付出的巨大代价即有血本无归的危险。除了非此即彼之外,难道就无“第三条道”吗?台湾前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说:“在青壮中年,围棋像音乐绘画等业余文化嗜好,是人生疾驶途中的机油,到了晚年,上紧的发条忽然松弛下来,很要一番调适。以棋为伴,动脑怡情,休闲健身兼而得之。尤其是围棋,易学难精,但既精之后,也不易退,可终身受用,所以要提倡少年学棋。进入小学到初中毕业,正是学棋领悟力最高的年龄,或登堂入室,视个人天赋而定,升高中之后,绝大部分可以暂时慢下来,学业事业要上紧发条,不可沉溺分心,机油不可以当汽油用。”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家长已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定段之路,能打上职业段位当然可喜,但也不一定走上职业道路;即使没打上也无妨,孩子们如能从学棋过程中受益已足矣。因骨龄测试不过关的沈戈尔虽因人为原因不能参加定段赛,但他学棋并未耽误学业,相反他还考上武汉一所重点中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