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星杯预选明天正式揭开战幕,仔细考究本比赛的特点,其实和“考大学”没什么两样。 “考大学”的第一大特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今年的三星杯预选共有295名棋手参加,其中韩国177名、日本61名,中国35名,中国台北17名,另外还有5名业余棋手,这在三星杯预选举行八年的历史中,算得上规模最大的一届。这295名棋手被分成16个小组进行单淘汰,只有获得小组第一的棋手才能出线。只有16场入场券,入围比例也仅为5%,如此低的入围率让人不得不联想起考过去大学的艰辛。5%,不正象七、八年前清华、北大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吗? “考大学”的第二大特点是“不分高低、等级、贵贱”,即使是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或是监狱里的囚徒罪犯都有资格参加高考。参加三星杯预选的资格也放得很宽,不用讲段位,在中国更不用讲等级分,只要能自费负责差旅、食宿就行。目前有一种不准确的说法,称中国参赛的35名棋手都是在等级分前40位的,但赫然在中国队员名单中出现的以下名字却都在最新等级分的40位以外,比如段嵘七段排第44位,汪洋五段排第47位,岳亮三段排第50位,年龄最小的古灵益初段更是在等级分前50位,难见踪迹。 “考大学”的第三大特点是“给考生更大的自主权”,你可以在“3+1”的科目中自由的选择,也可以选择今年不考,明年再考。与去年中国参加三星杯阵容名单,中国队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上届陈耀烨三段战绩出众,就刺激了他同辈人的神经,于是我们看到了古灵益初段做出选择,参加到三星杯预选的大家庭中。比如忙于筹备自己个个人事务,我们在本届中国队的参赛名单中,又找不到董彦、郑弘、王群等名字。三星杯预选就是给棋手更大的选择权,今年你可以不来,但这并不妨碍你明年再来。 “考大学”的第二大特点是“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很多考生都在高考落榜后不停地苦恼:为什么我的努力全都付水东流了呢?三星杯预选也有其残酷性,过去是支付对局费制,但你如果赢不了三盘棋就收不回成本,今年变为了奖金制,奖金只从256强开始分发,换句话说,前39名在首轮出场的棋手如果被淘汰,将从主办方手中拿不回1分钱。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八人,分别是曹大元、邵炜刚、孔杰、邹俊杰、李哲、刘星、古力和黄奕中。日本也是能“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的,因为他们总是甘当“铺路石”的角色。2001年日本派出了43人参加预选,结果3人出线;2002年72人赴韩参战,没想到落了个颗粒无收;2003年50人参战又是一无所获,不知今年是否又是个无言的结局? 考大学无非是两种结果:要么金榜提名,要么名落孙山。中国棋手中哪些棋手能象去年一样金榜提名呢? 只要有去年的7人,对中国棋迷就应该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蒋涛供搜狐,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