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梦一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主帅查克·戴利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是一支有魔力的球队,有许多值得期待的大名字。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我们的球队都超越了所有的希望和期待。”
2004年,即将出征雅典奥运会的梦六队主教练拉里·布朗说:“我们是一支年轻的球队,我需要让队员们明白一点,我们面临的对手都十分厉害,尤其是欧洲的球队。如果我们不尊重对手,明白对手的强大,肯定会遇到麻烦。”
挥手十二年,梦卷六度。
今天,派NBA球员参加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已经成了美国队的惯例,但当年那被疑为外星来客的NBA梦幻色彩,演绎到现在已经褪色许多,也许他们在篮球的殿堂里还是王者,人们还会对他们给予仰视,但目光中已经多了几分平和与从容。
(撰稿/张强)
1992年奥运会第一场小组赛,美国对安哥拉。安哥拉一名球员在防守魔术师约翰逊时十分卖力,拼命阻挡约翰逊带球向前进攻。在几乎抱住约翰逊的刹那间,他兴奋地向坐在板凳上的队友招手示意,让队友为他和约翰逊合影留念。在确信照片已经成功拍成后,这名球员马上放开了魔术师……
结果,美国116比48狂扫安哥拉。
真正的梦幻早已成回忆这样的“追星现象”在1992年见怪不怪,几乎每一支碰上美国队的对手都把比赛视为一种荣耀,而不是竞争,对美国队的纯粹英雄崇拜色彩贯穿在这一届奥运会所有的八场比赛里。“他们都明白正在和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在比赛,”戴利说:“尽管他们都失败了,他们还会骄傲地回家,在剩下的生命中告诉他们的孩子,‘我和迈克尔·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和拉里·伯德在一块场地上打过球。’”
这也是NBA历史上最为正宗的“原版梦之队”(OriginalDreamTeam),也是后来梦系列中无可匹敌、只可高山仰止的伟大球队。1994年的多伦多世锦赛,NBA派出“梦二”(DreamTeamⅡ)参加,而在这之后再也没有给其他的美国队命名为“梦之队”,所谓梦系列队只不过是媒体和球迷的思维惯性而已。
从天上掉到人间NBA官方后来不再为梦一和梦二之后的美国队正式命名,是因为之后由NBA球员构成的国家队星气不足,比赛场面和结果也一届不如一届。
从最直观的数字看,梦系列的优势在不断缩小:梦一参加的1992年奥运会,平均每场胜出对手43.8分;梦三的1996年奥运会,平均每场赚32.6分;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平均每场的胜分降到21.6分……
从历史来看,1992年的梦一队仿佛“甲壳虫乐队”和“猫王”的组合,在世界上引起巨大轰动,已经制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梦幻效果。1994年的梦二虽然在世锦赛上一路通畅地杀到冠军领奖台,而且平均每场超出对手37.7分,但这支由奥尼尔、雷吉·米勒、威尔金斯统军的球队无论从影响力、人气和魅力等方面,都和巨星林立的梦一差得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