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伊之战,亲临现场的阿里·汉公开批评他的同胞,韩国队主教练邦弗雷雷战术过于保守,并难得地宣称,半决赛,中国队将沿袭赢伊拉克的战法,抢攻在先、一攻到底!
崇尚进攻从来是讨人喜欢的,相信汉帅不是为了取悦球迷才决定放手一搏。同时,即使面对实力高于自己的强敌,也不是不能大打攻势足球,就像韩国队在世界杯上所做的。我们担心的是,一方面,在汉家军一年半的历史上,打这种全场全速全程攻击战的时候极少,应该说中国球员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包括体能,也包括精神毅力和战术素质。另一方面,具体到这场比赛、这个对手,以攻对攻是否是克伊的最佳选择?
对于伊朗这个老对手,被动防守是守不住的,但拉开来对攻似乎也鲜有成功的战例。以攻对攻、大砍大杀的场面往往会激发起伊朗人的血性,不管是1996年亚洲杯还是1998年世界杯,伊朗足球最辉煌的一页都是在那种作战环境中书写的。相反,回到“文明社会”,在那种讲究技术、谋略的蓝调节奏中,五大三粗的伊朗汉子常常踩不准节拍,甚至不战自乱。因此,对伊朗之战,汉家军应该忍字当头,耐心等待对手出昏招,而不要试图压迫对手犯错。那样的话,对手没有被冲乱,我们自己可能已经漏洞百出了。
对弱队,我们倡导在简单中狂野;对强队,我们主张更讲究谋略。在具体的排兵布阵方面,随着郝海东的复出,前锋危机已得到了很大缓解,而防守的隐患始终没有解决,甚至因为连续18场不败,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国家队的高度重视。有必要重复我们多次提出的问题,比如两边后卫能力和状态不尽理想;两边后卫与中卫的结合部(即两肋)空隙过大、经常被对方打身后;门将一直没有受到过被连续猛攻的考验;甚至,后腰肇俊哲的表现固然出色,但单后腰的防守体系在对强队时是否太单薄,等等。
在韩伊之战中,伊朗队犀利的右路突破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来看,中国队的两名中卫在后腰协助下,单独应付对手中路冲击问题不大,但倘若两边被频频突破,迫使中卫和后腰不得不来回侧移补防时,危机就很难避免了。历史上,中国队打伊朗和沙特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混乱,以至出现了范志毅怒骂刘越那样的遗憾场面。
解决这些隐患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将阵型改为451,撤下一名前锋、增加一名后腰,由两名后腰分别负责对两侧和两肋地区的保护。这样,中卫就不至于经常被调离中路要塞,两边前卫也不至于回防过深,削弱进攻力量,这名后腰应该是孙继海。如果不愿改变阵型的话,就直接用孙继海打左后卫。孙继海是一名比赛型的球员,他在汉家军中失去主力位置和在替补上场时持续不出彩的原因,不应该是实力或状态问题,症结在于与教练的沟通方面。如果沟通好了,孙继海再现十强赛时的神勇就不只是一种奢望。那样,汉家军的实力将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打伊朗,孙继海是把双刃剑,就看阿里·汉怎么用了。(作者:周文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