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风景总给人以清幽秀丽之感,因为江南多水,水则以柔胜出,取悦于人的审美。然而,出泉州,至惠安城,东行20余公里,登临崇武古城,当用手抚摸着历经千载、苍老斑驳的花岗岩城墙,倾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凝视古城、海浪和礁石组成的画面时,雄壮和威严便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意象。 在海山相连、灵秀而奇幻的闵南,总面积19.6平方公里的崇武半岛,处处金沙碧水,卷涛激浪,妩媚明丽,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称。“崇武”是一个刚刚的名字,顾名思义就是崇尚武备。濒海而立的崇武古城,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前面是波涛汹涌,无边无垠的海,背依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蜿蜒起伏,十分壮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分的崇武古城,遥看像一名坚毅的哨兵,尽职地驻守在大陆海防。崇武城修建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往北与莆田的南日、湄州互为犄角:往南与晋江的永宁、祥芝遥相迎合:东临台湾海峡,近城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正因处于如此险要的地理位置,崇武城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崇武城最早修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烽火、狼烟的升腾中,倔强地生存了六百多年。据说宋朝时,这里就有兵丁把守,称为崇武乡守•1y里。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明朝洪武初年,活动在朝鲜利我国沿海的倭寇开始祸患大陆,公元1370年,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军事工程专家周德,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采取联合防卫,“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在崇武地区修筑城池,成为抵御倭寇的一个军事要塞。崇武城为泉州永宁卫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 崇武城周长2567米,高7米,基宽5米,垛子1304个,上建临港最低处中辟水关,内砌跑马道二至三层,四方设门,各有城门两道,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在城内制高点——莲花山,还设了望台。四面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内的十字人街相接四个城门。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又加高1.3米。这些城墙、窝铺、门楼、月城、墩台、捍寨和演武厅,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海上战略防御工程体系。明朝崇武守丞丁少鹤赞称:“孤城三面鱼龙窟,大昨双峰虎豹关”。然而雄关万丈,却因明朝朝廷的腐败而使城池遭受倭寇蹂躏,上演着一曲曲军民联手保家卫国的赞歌。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倭寇一千多人从大山登陆,烧杀抢掠。崇武的千户张朵率领军民奋起抗倭,力战身死,终于保住古城,免却倭寇屠城之灾。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止月,倭寇偷袭崇武城,全城军民浴血奋战,由于孤立无援,古城陷落,惨遭倭寇42大的洗劫。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亲临崇武,指挥剿倭,最终剿除倭寇。此外,作为海防要塞,崇武古城还是郑成功挥师东渡,收复台湾的据点,也是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厦门的海上基地。1956年台海危机中,崇武古城还是还击美蒋联军海上侵入的崇武海战的主战场。 海门雄关——崇武古城,以其英雄的历史屹立在大陆海防的前哨,也以其不屈的精神奠定了崇武人的文化家园。古往今来,崇武是文人雅士,咏今怀古,抒情言志的地方。“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是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在崇武的龙喉岩摩岩石刻上的句子。在描述崇武古城雄浑气势的同时,也表达了他见贤思齐的英雄气概。在崇武城南郊峡道壁谷,盘石岩,峭壁间的“海门深处”石刻即为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名家黄吾野所书。诗人在经历“十年避乱别江湾”后,于倭患平定后的公元1569年,重返家园,咏唱起倭患后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洲。” 崇武古城,不仅遍布墨客骚人、达官显宦的足迹,而且因其大地灵秀、风物造化,也是僧道信徒潜心修炼的风水宝地。在崇武城,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寺庙庵堂三十多座,。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关帝庙”、“东岳庙”,也有敬奉海神妈祖娘娘的“天妃宫”,以及纪念当地有功人物的“灵安王庙”等。至今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兴盛。在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历代民居都有许多名人题咏,更使古城透出古朴优雅的人文气息。 “石雕之乡”是崇武另一个人文化的雅称。在去往崇武的公路两旁,堆满了成品和半成品各种石雕,刻石雕的作坊也数不胜数,石雕产品更是包罗万象,有圆雕、浮雕、影雕、碑石四大类,近两百个品种。老君岩是古代石雕的精品,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为宋代工艺家就崖石略加雕刻而成,高5.63米,宽8.01米,面海背山,气势天成,是现存最早最大的老君古雕造像。大地艺术岩雕,是现代石雕的杰作,著名画家洪世清教授以崇武古城下海礁岩崖的原始形态,依形取势,创作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各种形象170余件,其中三分之一取材原始礁岩的形态,三分之一以艺术和人工:加以雕琢,留二分之一让时间利大自然去风化。位于南门外海门石亭下的大石龟,雄威凛然,气势磅礴,是全国最大的石龟岩雕。 崇武还是惠安女的故乡。崇武半岛的大祚、小祚和东岭一带,是惠安女集中居住的地方。“腰如杨柳风里飘,短衫肥裤多妖娆”,是人们对惠安女的诗话。惠安女应是汉族中惟一一个穿着独特的人群,不论夏天或冬天,她们总是紧包头巾,上身衣着很短,露出肚脐,裤子却长而宽松,故有“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俗谚。成熟的惠安女更有吸引人的装饰——腰际上的粗重银腰链,这是已婚妇女的标志,也是男家送给女方的嫁妆。惠安女还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即出嫁后仍回娘家居住,必须到生育子女后才能住进大家。惠安女以勤劳贤惠著称。惠安是个有典型母系社会遗存的地区,崇武一带的男子多把精力放在抚养小孩,雕刻、打鱼、照看店铺上,因而惠安女成了田间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扛石头、拉板车、修水利等男人应做的一些粗活重活,她们同时也做洗衣服、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等一些女人份内的事务,可称得上全能媳妇。在游人的眼里,惠安女总是透着神秘之美。然而,现代的惠安女虽然继承了吃苦耐劳的品德,却全然是一副现代都市女性的打扮,只能从那些上了年纪的妇女身上捕捉些许“浪费裤”的装束。 沧海桑田,崇武古镇展示出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浑然大成的自然景观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永远是崇武不变的魅力所在。当徜徉在金沙碧水的“十月沉湾”和“酮沙银蛇”天然海滨浴场,陶醉于海岩边维妙维肖的“神龟戏水”,多彩绚丽的海螺贝壳的时候,当凝眸孤岩兀立的“峰后险石”,以及那“白鹤升天”、“狮石照晚”、“玉碧传音”等鬼斧神卜的艺术杰作时,当大浪时分,心荡神摇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海啸时,或缅沉于“崇武大海中,春二、三月常蜃楼海市,如楼阁人马,千形万状,仿佛烟云之中,久之乃散”的记载,憧憬着难得一现的海市蜃楼的时候,崇武给予人们最隽永的记忆仍然是七个字: 古城、希;雕、惠安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