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运动(mountaineering)是在特定要求下,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探险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器械和装备的辅助下,以克服各种恶劣自然条件,登上高峰绝顶为目标而进行的登山运动。
登山探险运动所面对的山峰往往为海拔三、四千米以上并覆有终年积雪的山峰,它的竞技性,不是表现为运动员(或队)之间在同一时空、同一条件下的比赛和对抗,而是表现为运动员(或队)与恶劣的大自然环境的抗争,是人的生命力和严酷的生存条件之间的较量。在登山探险活动中,运动员面对的是高山缺氧、强风低温、陡峭地形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困难和山间危险。对一次成功的登山探险活动的评价,不是从一般意义上的时间、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去判定,而是强调所选对象山峰的高度、难度和组织运用战术的独特性及其科学程度。
登山探险活动,特别是组织较大型活动,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保证。对运动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还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攀登岩石、冰雪、保护等各项登山技术,同时还要尽可能具备识别高山环境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遭遇危险时的清醒应变能力。在组织工作上要依据队伍规模,在大本营建立交通运输、通讯联络、医务监督、气象预报、常规炊事等后方保障系统。
运动员在高山上的活动,无论是技术的运用还是战术的实施,都是在特定的装备器材的辅助下进行的。高山装备大体分为御寒装备、露营装备、技术装备和保障装备。
登山成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一般被世人公认为起源于18世纪后半叶阿尔卑斯山区。1786年8月8日一名学者M·G帕卡尔和一名水晶石匠人J·巴尔玛首次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807米的勃朗峰。后来,人们把登山运动也称为"阿尔卑斯运动"。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登山装备器材的改进,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类开始了向高峰群聚的亚洲喜玛拉雅和喀喇昆仑山区的进军。首先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挑战的是英国登山队。他们从1921年至1938年沿中国一侧对珠穆朗玛峰进行了七次攀登未果,最后改走尼泊尔王国一侧、并于1953年5月29日攀登成功。20世纪50年代,人类登山探险运动在上述亚洲高大山峰地区出现了攀登热潮。在这十年间,相继有法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日本、美国、波兰等国的登山队或运动员登上了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中的12座山峰。
中国的高山资源丰富,高原常住人口众多,发展登山探险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顶级高峰都位于延伸至中国西南和西部的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区,其中中国享有主权和与领国共享主权的就有9座。中国自1955年诞生第一批运动员开始到1975年的20年间,登山运动有了长足发展。这期间,中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了数座75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于1960年和1975年两次从中国一侧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从北侧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纪录。以中国1964年在世界上首次登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为标志,人类最后完成了对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首登,使登山运动跨入新的时代。
自1979年中国对外陆续开放了许多山峰,使中国成为当今人类登山探险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5年来,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登山运动员又独自和与外国联合登上了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未登峰。以展示新的战术为目的,又数次成功地重登了珠穆朗玛峰。在此基础上,中国登山运动员已实现了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夙愿,登上世界14座8000米以上所有高峰的任务也即将完成。
与登山探险相比,健身登山具有明显的安全性、易行性和广泛性。健身登山活动一般是在海拔3500米以下山地进行,这种地形在中国国土上分布十分广泛。特别是一些离城市较近、交通方便的山区,日益成为当地居民进行户外健身的理想场所。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健身登山可以很方便地结合野外生存厉练、人体潜能拓展和环保意识的强化,使参与者在强身、养心、益智等多方面收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