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青的家坐落在风景优美的苏州太湖边西山岛上一个叫陈巷的村子。下了车,只要一问陈艳青家住哪,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就是那个世界冠军家,我带你去。
对中国女子举重队而言,去雅典就是去争奥运金牌。苏州姑娘陈艳青带着父亲和母亲对她的嘱托,也为了圆自己的梦想,走上了“征战”的最前面。昨日,记者特赴陈艳青家,向其家人了解陈艳青的点点滴滴。
谈起自己的宝贝女儿,憨厚老实的父母满脸笑容。今年57岁的陈艳青的父亲陈祖福告诉记者,陈艳青是1980年出生,在家里排行老三,在她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民家庭。陈艳青小的时候就特别调皮,像男孩子一样,夏天时还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爬到树上捉知了,到河里游泳,是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
机缘巧合进苏州体校
该到了上学的年龄,陈艳青顺理成章地进了西山镇的堂里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她是班级活跃的体育积极分子。10周岁那年(小学四年级),陈艳青代表西山小学参加吴县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可能是机缘巧合,在这次运动会上,刚好苏州体校教练曹新民看到了小姑娘在投掷垒球时的表现,发现这个小姑娘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很不错,腿粗,手臂结实,于是就问她,是否愿意到苏州去。10岁的小姑娘当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于是回家告诉了父母。那时候,有三个孩子的陈家经济相当艰难。当听到这消息后,不懂体育的陈祖福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同意让年仅10岁的小艳青去苏州体校。于是在1990年的7月2日,父母亲一起把同样不懂举重为何物的陈艳青送到了苏州体校。
无亲无戚也没有朋友的陈艳青只有跟着教练苦练。有一次,陈祖福夫妇俩又到体校去看她,发现小艳青整条手臂都缠着绷带,原本完好又细嫩的皮肤已经全被杠铃磨破,还没等长出新的皮,又被磨破。看到这种场景,小艳青的妈妈忍不住哭了起来。
在当时,西山还没有造太湖大桥,要想到苏州看陈艳青还要坐4个小时的船,来回就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再加上家里就只靠干农活养活一大家子,夫妇俩去苏州看小艳青的机会并不多,而每次看到女儿手上的新伤和旧伤,妈妈总是比较容易伤感,几乎每次见面都要哭上一次。为了不影响陈艳青的训练,陈祖福夫妇从来不在她训练的时候去看,怕女儿万一走神而伤到身体。三年过去了,看着还没出什么成绩的陈艳青,陈祖福心急了。教练曹新民回答他:“没有个几年怎么可能出成绩呢?”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又过了三年,让陈祖福盼望已久的喜讯终于传来了。
辉煌道路上多挫折
1995年,长成大姑娘的陈艳青凭着自己的努力也换来了成绩,先是在全国锦标赛上获得了第四名,随后在第一届亚洲青年女子举重锦标赛上获得了冠军。1996年获全国锦标赛冠军,1997年获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冠军,1997年获得第十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冠军,1998年获曼谷亚运会冠军。一顶顶桂冠,一个个世界冠军,都证明陈艳青在58公斤级上是当知无愧的强者。但惟独奥运金牌,陈艳青却没有拿到,这也是她此次奥运征程最大的目标。
其实,4年前陈艳青就该拿回一块奥运金牌。当时,在女子举重58公斤级项目中,陈艳青独步天下,1998年亚运会、1999年世锦赛,陈艳青都将冠军稳稳揣入囊中。2000年7月,陈艳青在奥运选拔赛中,以总成绩242公斤力挫群芳独占鳌头,当时她的成绩要高出上届悉尼奥运会这个级别的冠军成绩22.5公斤。这意味着悉尼奥运会只要她去,冠军犹如囊中取物。然而就在悉尼奥运名单公布的前夕,一则小道消息悄悄流传,说朝鲜有一名选手,虽然没参加过什么国际大赛,但在暗中训练,其总成绩也达到了242公斤,和陈艳青不相上下。
了解举重的人都知道,奥运会举重有7个小项,但每个代表团只能选择参加其中的4项。对于女举“梦之队”的中国队而言,参加奥运会就意味着要去拿金牌。小道消息虽然查无实据,但举重队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取消了女子58公斤级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陈艳青空怀一身绝技,却找不到施展的舞台。更可气的是,朝鲜选手的传闻最终被证实是一则假情报!
复出只因难舍那个梦
在被硬生生剥夺了参加悉尼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后,陈艳青心灰意冷,状态也有所下滑。2001年九运会,她仅仅名列第三。种种打击令陈艳青萌生退意,九运会之后,进入苏州大学财经学院读书。不过举重毕竟是她难以割舍的痛与爱,于是一边上大学,一边还在省队(江苏举重队训练基地在苏州)当举重教练。谈起这一段历史,父亲陈祖福心情难以平静。这一退就退了一年半。2003年,江苏省体育局原副局长冯洪宝在苏州检查工作,特别接见了陈艳青。冯洪宝鼓励她复出:“你的条件那么好,又没有什么伤病,年纪也不大,才23岁,为何不再拼一拼呢?”其实陈艳青自己又何尝不想复出呢?毕竟奥运金牌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最大心愿!她惟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状态。
2003年8月,陈艳青正式复出,2004年5月入选国家队,陈艳青圆梦的机会终于来了!
父亲逼着女儿要夺冠
2004年7月18日,陈祖福夫妇从教练曹新民那得知,陈艳青入选奥运会名单了,当时两老一个晚上没睡觉。第二天,陈艳青从北京打来电话告知这一消息时,陈祖福告诉她一定要好好训练,为祖国争光。
陈家,一个平凡的家庭,谁也想不到这是一个世界冠军的家庭。父亲陈祖福,一辈子和庄稼打交道,现在依然放不下手中的农活,一亩三分地和几亩果园。采访中,他还告诉记者,有一次,陈艳青从国外打电话回来,一听是女儿的声音,他当然很高兴,但一听说是在国外打来的,马上叫陈艳青把电话挂断,理由是:“你打这一个电话,可以抵我一年卖橘子的钱了。”现在,夫妇俩一有空就看电视,想知道女儿的消息。陈祖福说:“我和别的家长不一样,我一定要给陈艳青压力。因为有了压力才有动力,我现在一定要她得冠军,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她的期望,要为中国人、为家乡父老争光。”
离开陈艳青家时,陈祖福刚好接到一个电话,是中央电视台打过来的,要他们夫妇15号去北京。陈祖福不想去,他说:“我就一个农民,话也不会说,又没知识,去了也不会表达,我走了,家里的农活叫谁来做。”经过记者再三劝说,陈祖福终于同意15号去北京。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