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戈
我一直不明白,射击为什么会成为奥运项目。同样的疑惑是,射击可以成为奥运项目,为什么围棋不可以?从事这两个项目需要的素质是如此相似。
据说有哲学家这样解释一项运动成为竞赛项目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1、它需要技巧;2、它需要的技巧是身体性的;3、它有很多从事者;4、从事者数量相当稳定。对照这一标准,射击符合1、4项,第2项存疑(打的准很难说是一种身体性性技巧),不符合第3项;而围棋符合第1、3、4项,第2项存疑(棋下得好也不能说就是身体性技巧)。如果真的是按照这个标准确定竞赛项目,围棋比射击更有理由成为奥运项目,但事实恰恰相反。
只能尊重事实。不过确实不能否认,射击与弈棋非常相似。在职业选手这一层面上,尤其是在大赛决赛中,无论射击还是下棋,其实比的已经不是技巧,而是心理:看谁更冷静,更清醒,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杜丽VS加尔金娜,杜丽一路落后,最小的差距是0.1环,最后一枪之前还落后0.4环。此后如果两人都正常发挥,杜丽完全没有机会——在技术上,加尔金娜绝对不会比杜丽差。但最后一枪,加尔金娜崩溃了。这与技术无关,是加尔金娜在心理上顶不住了,也许她一路被杜丽逼疯了。遇上像杜丽这样的对手,真的会让人发疯,一直落后,竟然一直都没手软。神经之坚强,只有最优秀的棋手可以相比。
与杜丽相比,王义夫更像一个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棋手。20年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就有了夺冠的实力,但直到1992年才如愿以偿,而在此后的两届奥运上,又先后与冠军擦肩而过,尤其是1996年最后一枪,把到手的金牌打飞,英雄泪飞,令人扼腕。而这一次,却是以最后一枪仰天长笑。在棋坛上,只有那些已经超越胜负、物我两忘的大棋士,才能在失败5年、10年甚至20年之后,在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在射击界,王义夫就是这样的大棋士。
这也是射击和下棋另外一个相似的地方——最大程度地摆脱年龄对竞技水平的制约,才会有22岁的杜丽和44岁的王义夫同时笑傲雅典,成就一个奥运传奇。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