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分不清楚谁是滕海滨谁是肖钦,甚至也不大分得清楚谁是杨威谁是邢傲伟。我与中国体操队有过半个多月的近距离亲密接触,尚且常常张冠李戴,可想而知,一般的观众更容易将他们搞混。
运动员们长相普遍相似,的确是中国体操队的一大特点。体操队某教练还曾向我分析:这是因为选材造成的,体操对运动员的身材有严格要求。中国体操最喜欢挑选身材矮小、瘦削的运动员,这种人最符合体操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
队员身高、体型、年龄相似,可能是用同一标准选拔的结果,可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何竟连长相也类似?以滕海滨、肖钦为例,两人眼神看上去都是怯生生的,笑容看上去都是强挤出来的,面相也都差不多,就连走路的姿态也相仿。这恐怕不是光用选材就可以解释的,美国人、日本人也讲选材,可人家的运动员,一个个看起来为何个性鲜明?
我坚持认为,体操队员们长相相似,与他们长期在一块生活、训练有直接关系——夫妻在一起过久了,还有所谓的夫妻相呢。
从中国体操队队员的长相说起,主要是想说明,中国队在男团比赛中的兵败,原因决不仅仅在于年轻队员心理紧张导致失误——心理问题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我们引以为傲的训练体制。
世界体操强国中,大概只有中国还采用所谓的“举国体制”(或可称为“专业体制”),其他国家是“业余体制”。拿了男团冠军的日本队,队员全都是临时召集起来的,他们平时各忙各的,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哪像咱们,十几年都耳鬓厮磨在一块。
“举国体制”绝对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坏处是容易抹杀运动员的个性,也使得他们过于看重冠军、名次之类,同时还可能造就一批除了体育其它方面比较欠缺的人。想想也够可怜的,许许多多拿不到奖牌的运动员,退役之后连个饭碗都找不好。
中国绝大多数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每逢大赛都会或多或少出现所谓的心理问题,原因其实与“举国体制”密不可分,背着“必须拿下X枚金牌”的硬指标,走起路来能轻松吗?
“举国体制”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其本质不过是一剂甜蜜的毒药。短暂的疯狂过后,必定会是无尽的落寞。
体操男团金牌的旁落,是一个预兆。也许,我们真的该考虑体制的变革了。变是早晚的事情,晚变不如早变。国家花那么多钱,只换来几十块金牌,这样典型的应试体育,也该结束了。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