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志伟
我以前是专职的体操记者,很喜欢观看体操比赛,尤其是女子体操比赛。但北京时间昨天凌晨,本该很精彩的女团决赛却让我有点看不下去了。我失望的并非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频频失误,而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大堆“小不点”,同事的一句“只有霍尔金娜还有点女人味”让我陷入了沉思。
体操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大体育迷的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项运动不断地给大家展现千姿百态的美。尤其让人感到愉悦的是,一群面容姣好、身材修长的美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展示着曼妙的身段和青春的韵味。正因为如此,奥运会的体操比赛门票常常是“紧俏品”。
中国体操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扬威世界,其中为中国女子体操屡创佳绩的马燕红、文佳等人都是身材修长的运动员,其雀跃的风姿曾风靡一时,并给当时中国女子体操的选材定下了一个基调。但这一切在1984年奥运会后改变了。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矮壮肥臀的美国选手雷顿利用东道主的优势勇夺女子全能冠军,这给世界一个错误的启示,大家都认为女子体操应该走力量化的道路,于是大家都纷纷寻找雷顿式的苗子,赛场上立马出现了一大批身高不足1.5米,双腿粗壮和身体偏肥的“小不点”,女子体操的美感从那时起开始被削弱了。
在1984年~2004年这漫长的20年里,这种错误的观念奇怪地在中国女子体操中大行其道,人们在反思中国女子体操队一直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队时,却很少从这方面寻找原因。
其实,霍尔金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64米的身高并不妨碍她做高难度的动作,同时她由于鹤立鸡群而更容易获得印象分乃至同情分,于是拿冠军就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当然,不是矮的选手就不能成功,但这些选手要取得成功的难度并不亚于攀登珠穆朗玛峰。更何况即使有幸闯过“华容道”,她们给人的美感也是有限的。一言以蔽之,“矮女”当道非正道。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