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9日体育专电(记者 邹峥)也许,很多人不会觉得“鲁迅”和“鲁迅先生”有什么区别。但姚明觉得有,所以他用了“鲁迅先生”,而一些转述他话语的人却只用了“鲁迅”。
难道真有什么不同吗?
记得刚上大学时,有一次在信箱看到一封寄给某先生的信,后来在课堂上发现这位先生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教授,一时疑惑:这先生怎么能是个女的呢?后来终于明白,“先生”不单是男子的专有称谓,它还有老师的意思,多用于敬称。
由此可以推及,姚明说“鲁迅先生”时,不只说明自己读过鲁迅的著作,更表达了自己对鲁迅的敬意,这肯定比别人转述时用的“鲁迅”高了一层。更不容易的是,姚明是在中国男篮难看地输给西班牙队后提到“鲁迅先生”的,这说明愤怒也没让他忘记应持有的尊敬。难得之极。
篮球运动员姚明恭敬地将中国文学大师鲁迅当作自己的老师实在是幸事。虽不是亲身教导,但在经过大量的阅读后,大师爱憎分明、锲而不舍等品质同样传到了姚明身上。这使后者无论是对篮球运动还是对待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处理起自己的喜怒哀乐来,也更得心应手。
这对于常年坚持专业训练,误了学业,又常被一些人形容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中国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范本。它不仅可以改变人们对运动员固有的看法,更能激励运动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相信,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学习同样是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男篮美籍主教练哈里斯曾向媒体表示,姚明在没有比赛时,很多时间都在看书,他很赞同地表示,没有什么能比书籍教给人们更多的知识。
希望有更多的国内运动员能谈论起大师们的经典著作,当然,最好都不忘加上“先生”二字。(完)
转自搜狐